陵寝古鸣条,平冈入望遥。
殿庭二女侍,冠佩五臣朝。
府事开神禹,文思协帝尧。
飨堂合乐处,仿佛奏箫韶。
【注释】
虞帝陵:相传舜为虞舜,死后葬于九疑山(今湖南永州),称虞帝陵。鸣条:地名,在今山西运城,是夏桀所居之地,后为商汤所灭。殿庭二女侍:指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她们侍奉过尧帝。冠佩五臣朝:指尧的五位大臣,即伯夷、皋陶、伊尹、莱朱和禹。府事开神禹:禹治理水患,功绩卓著,被尊为“大禹”,其功德被认为可以开府建制。文思协帝尧:尧帝有圣明的政治才能,善于用文治国。飨堂合乐处:尧帝曾举行盛大的宴会,招待诸侯,并演奏《箫韶》乐曲。箫韶:传说中尧帝时音乐。箫韶,亦作“韶”。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诗人任左拾遗时,当时他因上书论政得罪权臣,被贬为临晋县令,心情郁闷。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写成的。诗中的“鸣条”、“二女”、“五臣”、“大禹”、“文思”等关键词都是典故。“鸣条”是夏桀的都城;“二女”指的是娥皇、女英;“大禹”是指治水有功而被封为王的禹;“文思”则是尧帝的美德。这些典故都在歌颂尧帝的贤德。诗人通过这些典故,表达出自己对尧帝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借以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感慨。
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尧帝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种思考,使诗歌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