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雨,淫淫不息。
今年无雨,赤日如炙。
日如炙,旦至晡。
土既裂,苗皆枯。
去年食米,今年食麦。
麦贱米贵,五斗换石。
食麦犹可,无麦则那。
东田西田戽水归,筋酸骨痛腹更饥。
天不雨,田无水。
禾不生。
侬亦死。

【注释】

忧旱谣:一首描写农民旱灾的诗歌。“去年夏雨”指上一年,“今年无雨”指当年。“食麦犹可”即以吃谷为可有可无之事。“筋酸骨痛腹更饥”指长期劳作,筋骨劳累,饥饿难当。“侬”指自己。

【赏析】

《忧旱谣》是一首反映农民疾苦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农民在旱灾中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统治者不恤民苦、任用贪官污吏的不满。全诗采用倒叙手法,首尾相呼应,语言质朴,感情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首句“去年夏雨,淫淫不息。”写去年的雨水连绵不断。“淫淫”一词,形容雨水充沛,滋润大地。这句诗既交代了时间背景,也为后文的干旱做铺垫。

次句“今年无雨,赤日如炙。”直接点明今年的干旱情况,烈日炎炎,如同烈火炙烤着大地。“赤日”和“如炙”两个词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炎热的天气,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酷热难耐的滋味。

第三句“日如炙,旦至晡。”进一步描述了太阳高悬于天空,炙烤着大地的情景。从早晨到下午,烈日不减,让人感觉时间似乎停滞了一样。这里的“日如炙”,既是对天气炎热的直接描写,也暗含了对统治者不顾民生疾苦、只顾自己的讽刺之意。

接下来四句“土既裂,苗皆枯。”进一步描绘了旱灾带来的后果。土地干裂,庄稼枯萎,一片凄凉的景象。这句诗通过对比旱灾前后的差异,突出了干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第五句“去年食米,今年食麦。”诗人以亲身经历为例,说明由于旱灾,粮食供应不足,不得不改吃其他作物。这里的“食麦”与前一句的“食米”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旱灾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困扰。

第六句“麦贱米贵,五斗换石。”进一步揭示了旱灾导致的物价飞涨现象。小麦价格低廉,而大米价格昂贵,甚至可以用五斛小麦换得一石大米。这句诗反映了农民在旱灾中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统治者对农民的剥削。

第七句“食麦犹可,无麦则那。”诗人表示虽然吃麦子还能忍受,但是如果连麦子都不可得,那就太糟糕了。这表达了农民对稳定粮食生产的期望,以及面对旱灾时的无奈。

最后两句“东田西田戽水归,筋酸骨痛腹更饥。”“天不雨,田无水。禾不生。侬亦死。”通过描绘农民为了解决灌溉问题四处奔波、筋疲力尽的情景,以及农作物因缺水而无法生长、农民生活困苦的现状,进一步强调了旱灾给人民带来的种种灾难。这些诗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使读者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农民在旱灾中的艰辛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