珥笔频年在石渠,一囊官粟百无馀。
伯鸾本不因人热,中散从知与世疏。
尺蠖屈伸存我法,蜗牛负戴亦吾庐。
短檠取次新凉入,珍重穷愁且著书。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慎中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次韵姜西溟秋日杂感
这是一首应景之作,表达了作者在秋季时的所感所想。姜西溟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名,他的名字不详,但根据后文的“尺蠖屈伸存我法”,我们可以推断姜西溟可能与自然界的生物有关。
珥笔频年在石渠,一囊官粟百无馀。
“珥笔”是指古代官吏书写文书时所用的笔,这里指的是作者作为官员的工作状态。“石渠”可能是某个地名或机构的名称,与作者的工作或生活有关。作者提到自己“一囊官粟百无馀”,意思是说官仓中的粮食已经不多了。这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不公。
伯鸾本不因人热,中散从知与世疏。
伯鸾是古代的一个贤者,他的故事与孔子有关联。伯鸾曾经拒绝做官,选择隐居山林。这里的“伯鸾本不因人热”可能是指作者认为,真正的贤者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而改变自己的原则和志向。至于“中散”,则可能是指东晋的嵇康,他是一位高洁之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作者在这里引用这两位历史人物,可能是在表达自己的高尚品德和对世俗的不满。
尺蠖屈伸存我法,蜗牛负戴亦吾庐。
“尺蠖”是一种昆虫,它的体态像蛇,可以弯曲身体,用来保护自己。这里的“尺蠖屈伸存我法”可能是在比喻作者面对困境时的态度。他认为,无论是尺蠖还是蜗牛,它们都有生存的智慧和方法。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坚韧精神。
短檠取次新凉入,珍重穷愁且著书。
“短檠”是一种小灯,用来照明。这里的“取次新凉入”意味着作者利用这个小小的机会来读书写字。作者还提到“珍重穷愁且著书”,意思是说虽然生活中充满了困难和挫折,但作者仍然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也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自己情感的作品。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生活、工作以及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诗中的“伯鸾本不因人热”、“中散从知与世疏”等句子,都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德品质的追求和对于社会的不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个性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