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绳,诏举博学宏词。
乾隆元年(1736)应试,诗落一韵,不入选。
旋举孝廉方正,授教职归。
当事聘修《惠献贝子功绩录》,选长汀县学训导。
乾隆九年(1744)三月任诸罗训导。
在台期间,曾协纂《台湾府志》及《台海番社采风图考》,有功于文献。
旋以表现卓异,选贵州贵阳经历,迁清镇知县,为巡抚冯某所重,有「悃愊无华、月计有馀」之目。
能文工诗,所作诗由元、白上溯杜、韩,根底相当深厚,其诗收录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及清代方志中。
〖参考孙尔准《福建通志台湾府》〈人物〉,台银本。
〗(施懿琳撰)
生卒年:?-?)字骝季,1字礼园,福建侯官人。
清雍正
陈绳
查阅内容
【注释】 水涯:河岸边。邅回:迂回曲折。笨车:指小车,这里形容轻装的车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二月初从诸罗出发,沿水路东行途中所作。诗中表现了诗人旅途中所见景物和感受。前两句写舟行江面,顺流而下;后两句写舟过山家,迂回绕岸。全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
诗句解析 第1句:书不五车休论学,才非八斗莫吟诗。 - 注释:"书" 指书籍,“五车”是古代对大量书籍的比喻,表示学识渊博;“才”在这里指的是才华或才能。 - 赏析:这句表达了一种观点,即如果没有深厚的学识和广博的知识(如五车),那么在学术上很难有所建树;同样,如果没有足够的才华(如八斗),那么写诗也难以出彩。 第2句:入青莲室门何在,登浣花堂路未知。 - 注释
赋得夜凉溪馆留僧话 老僧人欲离去又被挽留,溪边的小馆在微寒的夜晚中。 莲社远公仍然备有美酒,香山居士仍吟咏诗歌。 谈空有象天花飘落,持偈无声法雨施。 到底三者心意必须点破,道旁老婆婆不要支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是一个独立的意象。 第一句“老僧人欲离去又被挽留”,描绘了一幅僧人欲离开但又被挽留的画面。这里的“老僧”指的是作者自己
乌鱼 瑿玉元珠遍体缁,扬鬐奋鬣满天池。 须知沪箔横施处,要在葭灰未动时。 译文: 乌鱼 黑色的珍珠遍布全身,高高地扬起了它的鳍。 它要经过的河流是沪水,要经过的水网就像箔一样横在那里。 在葭灰没有飞上天空的时候,它要游到河心去吃鱼食。 日影映照在波光中,像给鱼身绣上了线。 鳞片翻腾,波浪的影子就像簇拥着的乌旗。 江浙的江鲻味道淡,河中的鲻鱼小又薄。 它们和远方的大海里的美味相比起来真是奇了。
【注释】: - 二月诸罗道中:指在农历二月,诸罗(今浙江省绍兴市)的山路上行走。 - 偶整轻装出水涯:偶尔整理轻便装备,走出水边的道路。 - 邅回白道绕山家:曲折前行,沿着白色的道路绕着山间行走。 - 闲闲风景迟迟日:悠闲地欣赏着美丽的风景,阳光明媚,天气晴朗。 - 细草轻沙薄笨车:细密的草地,轻软的沙子,缓慢行驶的笨拙车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农历二月,诸罗山路上行走的场景
半亩池塘暗水通,楼台分影幻神工。 半亩大的池塘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宁静,水面上的倒影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仿佛有楼台的影子在其中游动。这里的“暗”字形象地描绘了池塘的静谧氛围,让人感觉像是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 河山返照冰轮里,亭馆横陈玉镜中。 远处的山川在日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一片明亮的光晕,如同天上的明月一般。而亭馆则被置于这明亮的光芒之中,宛如一面巨大的玉制镜子。这里的“亭馆”指的是各种建筑
五鸣鸡 标标引嗉自呼名,太极平分似绘成。 二十五声随漏滴,底须侵晓候鸡鸣。 注释: 五鸣鸡:指公鸡报晓时所发出的五种不同的声音。 标标引嗉自呼名:公鸡在清晨叫唤的时候,用嘴巴啄着喉咙,发出各种声音来吸引伴侣。 太极:阴阳的代称。这里借指公鸡。 二十五声:公鸡报晓时的叫声有二十五种不同的音调。 底须侵晓候鸡鸣:天还没亮,就要等待公鸡的叫声才能醒来
相关推荐
清代诗人陈劢。 陈劢,字伯驺,是清朝时期一位杰出的文人,生活在清顺治(1644-1661)年间的福建长乐。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涉猎文学、历史等领域,其作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将对他的生平和成就进行详细的介绍: 1. 生平背景 - 家世与教育:陈劢出生于福建长乐,自幼聪颖好学,家世并不富裕但家境清贫,但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文人。 - 职业经历:在中年时期
陈绳,诏举博学宏词。 乾隆元年(1736)应试,诗落一韵,不入选。 旋举孝廉方正,授教职归。 当事聘修《惠献贝子功绩录》,选长汀县学训导。 乾隆九年(1744)三月任诸罗训导。 在台期间,曾协纂《台湾府志》及《台海番社采风图考》,有功于文献。 旋以表现卓异,选贵州贵阳经历,迁清镇知县,为巡抚冯某所重,有「悃愊无华、月计有馀」之目。 能文工诗,所作诗由元、白上溯杜、韩,根底相当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