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劢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是南宋诗人陈棣。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对诗句和译文的赏析。 注释: 1. 太白名山古鄮东:太白,指李白,李白曾隐居于此;名山,指的是著名的山;古鄮,即现在的安徽省鄮县,古称鄮东。 2. 结茅自晋永康中:结茅,搭建帐篷;晋永康中,晋朝永康年间。 3. 育王晋松化龙去:育王,指佛教中的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的一位国王;晋松,即松树;龙去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荆公宰吾鄞,学校振士风。 王荆公(王安石)治理我所在的宁波,使得学校风气振兴。这里的“振”是振兴的意思。 2. 石台足师表,楼王皆儒宗。 石台山成为榜样的教师,楼王寺是儒家的圣地。这里的“石台”和“楼王”都是地名,象征着教育和学术的重要性。 3. 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 他关注水利问题,并详细记录了他的经历。水利问题关系到民生问题,因此得到了他的重视。 4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的诗人陆游。他一生酷爱山水,尤其对四明山情有独钟。这首诗就是在他游览四明山的时候写下的。全诗可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都描述了诗人在四明山的不同体验和感受。 第一部分描述了诗人在四明山的初次探访。他曾经读过皮陆唱和诗,但是没有亲自去探寻四明岩壑奇观,这次他听说支山杖锡也很壮观,于是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第二部分是诗人在山前石壁上看到的文字。这些文字是上题四明山心四隶字
昔诵皮陆唱和诗,惜未亲探四明岩壑奇。又闻支山杖锡亦崭绝,山前石壁峭若屏风列。 上题四明山心四隶字,大书深刻传是汉人笔。生长是邦数十年,名山欲访心惘然。 我友裹粮携酒榼,舍舟登陆直穷山之巅。忽睹巨石高十丈,似从太华擘仙掌。 耸身特立傍悬崖,瞻之在前非惝恍。汉人隶法称奇古,碑版照耀遍寰宇。 字形不过一二寸,摩崖大书人罕睹。昔年嘉定钱宫檐,来修县志夸博淹。 广搜唐宋金石刻,录近弃远一任遗珠沧海潜
太白名山古鄮东,结茅自晋永康中。育王晋松化龙去,天童古柏犹青葱。 此柏未知何代植,大都伯仲之间肩随从。昔闻天童山下路,二十里外皆青松。 载披《图志》稽古迹,诗句曾记王荆公。今亦凋枯殆将尽,纵有新栽,不敌老干常蒙茸。 幸哉此柏尚苍古,至今兀立山之中。无异孔明庙前树,根如铁石柯青铜。 我来偶然憩林下,两耳谡谡闻清风。问尔何由得年寿,雨露岂独私化工。 若非山灵暗呵护,得毋佛力广大多神能
荆公宰吾鄞,学校振士风。 石台足师表,楼王皆儒宗。 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 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 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一旦秉钧轴,方期恢前功。 任使非其人,海内滋怨恫。 近世行社仓,藉口师徽公。 良法鲜美意,流弊又安穷。 社仓与青苗,得失将毋同
清代诗人陈劢。 陈劢,字伯驺,是清朝时期一位杰出的文人,生活在清顺治(1644-1661)年间的福建长乐。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涉猎文学、历史等领域,其作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将对他的生平和成就进行详细的介绍: 1. 生平背景 - 家世与教育:陈劢出生于福建长乐,自幼聪颖好学,家世并不富裕但家境清贫,但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文人。 - 职业经历:在中年时期
清代诗人陈劢。 陈劢,字伯驺,是清朝时期一位杰出的文人,生活在清顺治(1644-1661)年间的福建长乐。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涉猎文学、历史等领域,其作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将对他的生平和成就进行详细的介绍: 1. 生平背景 - 家世与教育:陈劢出生于福建长乐,自幼聪颖好学,家世并不富裕但家境清贫,但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文人。 - 职业经历:在中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