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公宰吾鄞,学校振士风。
石台足师表,楼王皆儒宗。
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
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
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一旦秉钧轴,方期恢前功。
任使非其人,海内滋怨恫。
近世行社仓,藉口师徽公。
良法鲜美意,流弊又安穷。
社仓与青苗,得失将毋同。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荆公宰吾鄞,学校振士风。
    王荆公(王安石)治理我所在的宁波,使得学校风气振兴。这里的“振”是振兴的意思。

  2. 石台足师表,楼王皆儒宗。
    石台山成为榜样的教师,楼王寺是儒家的圣地。这里的“石台”和“楼王”都是地名,象征着教育和学术的重要性。

  3. 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
    他关注水利问题,并详细记录了他的经历。水利问题关系到民生问题,因此得到了他的重视。

  4. 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
    他亲自去查看旱灾和水灾的情况,并来回奔波,以解决百姓的疾苦。这说明他关心民生疾苦。

  5. 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他实施了青苗法,使得农民受益良多。青苗法是一种金融措施,旨在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

  6. 一旦秉钧轴,方期恢前功。
    如果能够掌握权力,他将努力恢复之前的成就。这里的“秉钧轴”指的是掌握政权,而“恢前功”则是恢复以往的功绩。

  7. 任使非其人,海内滋怨恫。
    如果他任命不当,那么全国上下都会产生不满和怨恨。这里的“任使”是指任命官员,而“滋怨恫”则是产生怨恨和恐惧。

  8. 近世行社仓,藉口师徽公。
    近代实行社仓制度,这是借用了孔子的名义。社仓是一种救济制度,旨在解决贫苦人民的生计问题。

  9. 良法鲜美意,流弊又安穷。
    好的法律虽然有美好的意图,但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弊端。这说明好的法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10. 社仓与青苗,得失将毋同。
    社仓与青苗法都是为了解决农民的问题,它们的得失是否相同?这里提出了一个疑问,即不同的政策或方法是否有相同的效果。

下面是这首诗的译文:

王荆公平理我的家乡宁波,使得学校风气得到振兴。他关注教育问题,亲自去查看旱灾和水灾的情况,并来回奔波,以解决百姓的疾苦。他实施了青苗法,使得农民受益良多。如果能够掌握权力,他将努力恢复之前的成就。但他如果任命不当,那么全国上下都会产生不满和怨恨。近代实行社仓制度,这是借用了孔子的名义。好的法律虽然有美好的意图,但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弊端。社仓与青苗法都是为了解决农民的问题,它们的得失是否相同?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王安石的政策和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它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和个人责任的看法,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