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原名叶燮,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27,卒于公元1702
清江苏吴江人,浙江嘉兴籍,字星期,号巳畦。
叶绍袁子。
康熙九年进士。
任江苏宝应知县。
十四年,以三藩乱时役重民饥,与巡抚慕天颜不合,被劾罢官。
居吴县横山,常出游览四方名胜。
精研诗学理论,所作以险怪为工。
有《原诗》、《巳畦诗文集》。
又摘汪琬文章缺点,著《汪文摘谬》。
生卒年:1627-1702
星期,原名叶燮,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27,卒于公元1702
清江苏吴江人,浙江嘉兴籍,字星期,号巳畦。
叶绍袁子。
康熙九年进士。
任江苏宝应知县。
十四年,以三藩乱时役重民饥,与巡抚慕天颜不合,被劾罢官。
居吴县横山,常出游览四方名胜。
精研诗学理论,所作以险怪为工。
有《原诗》、《巳畦诗文集》。
又摘汪琬文章缺点,著《汪文摘谬》。
生卒年:1627-1702
【注释】 度:越过。大庾岭:山名,在今江西省大庾县南。 千里:形容山峰连绵不断,一望无际。 纡回:曲折。万寻:极言山高之远。 南服:南部边区。越王:指春秋时吴国国君阖闾。这里泛指南方的统治者。心:情意。 鸿雁:比喻书信。 熊罴:指山林中的猛兽。气转深:比喻威势强大。 高松:高大挺拔的松树。阴:遮荫处。 风过:风吹过时的声音。助长吟:风吹树叶发出沙沙声,仿佛在助兴吟咏。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
【注释】 中秋后同人集用亶尚友堂,忆五年前秋岳先生有此集,限微字韵,兴怀怆然,仍限前韵:中秋后和朋友们聚集在尚友堂,回忆五年前秋岳先生有这个诗社。限定的字数是“微”韵,我兴怀怆然,仍旧限定前韵。 风雨从吾款旧扉,也知荃杜采应稀:风雨随我回到了旧居的门扉,我也知道我像荃、杜一样衰老。 敦槃衰鬓惊难再,花月欢场渐欲微:我的白发苍苍,岁月如梭,难以重回昔日的繁华盛世。 晚药侵阶秋得气,倦萤入户冷无依
【注释】 廿载:二十年。销沉:消沉,颓废。翁:老头儿。江乡:江边乡野之地。酹(lèi)残红:把酒洒在落花之上,以示祭奠。灰劫:佛教语,指人世间的一切无常现象。余芳:凋谢之后尚存的芳香。山阳:汉末袁安封为关中侯,其地有桐树,袁公死后,门人所种桐树为之尽死,故称“山阳树”。拭槁(gǎo)桐:比喻人生无常,荣华富贵皆为过眼云烟。途穷:仕途穷困。深秋已过繁霜雪:意思是说秋天已经过去了,冬天来了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主题;分析诗歌的内容、语言和形式,重点从炼词、修辞等角度赏析;最后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或抒发的思想情感。 (1) “倦”字是关键词,写出了诗人旅途劳顿、筋疲力尽的感受。 (2) “萧然倦策度重峦”,写诗人骑马穿越崇山峻岭,一路上风尘仆仆,身心俱疲的情景。 (3)
【注释】 寻山:即寻山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冥:昏暗、朦胧。 峰回常抱影:山峰回环,常常环绕着它的影子。 云断半衔青:云雾间断,好像要含着青色的东西。 柳露沿溪屋,人归隔岭亭。:在溪边垂柳的树下,人们回来的时候;在隔着山岭的亭子上。 桑榆留晚照,尚及渡前汀: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桑树和榆树的余晖还在照射着小洲。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人以清丽淡雅的诗句描绘了一幅春日寻山的图画
石门郁曾发游秦归赋赠兼示胡圆表徐导柏二首 其二 去去空山学道装,难忘情处在河梁。 劳生岁月宫桥柳,终古人琴断坂霜。 水咽陇头留苦调,花然巷口映诸郎。 秦宫汉殿秋原上,饱赠书生一枕长。 注释与赏析: 1. 石门郁曾发游秦归赋赠兼示胡圆表徐导柏二首 其二: 此诗为第二首。 2. 去去空山学道装: 离开这座空寂的山,我准备学道。 3. 难忘情处在河梁: 难以忘记离别的情景发生在桥上。 4.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如下: 石门郁曾发游秦归赋赠兼示胡圆表徐导柏二首 其一 十载惊沙积晓装,龙钟短策倦游梁。 饥来惯逐长榆月,老去重沾绝塞霜。 登岳何人携谢朓,入门无女问中郎。 江波淮浪摧肝日,话比秦川路更长。 注释: - 石门郁:指唐代诗人李白。 - 发游秦:出发到秦国游览。 - 归赋赠:回家后写的诗赠别。 - 兼示:同时告诉。 - 胡圆表、徐导柏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和友情的赞美和追求。 下面是逐句释义: - 酒杯数去此风微,赖有同心款夜扉。 注释:在微风细雨中,我们举杯共饮,相互倾诉着心中的欢乐。因为彼此心意相通,所以可以一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写饮酒时的环境和气氛,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共同分享快乐的心情。 - 上客独存天宝旧,佳辰长叹永和稀。 注释
注释: 小蛮腰瘦不胜情,断粉飘云殢舞裀。 莫使漫天飞不住,楼中尚有未归人。 小蛮腰:指女子的细腰,也泛指女子。 不堪情:难以承受情感,这里指无法承受相思之苦。 断粉:比喻离别时留下的残泪,如断线的珠子一般。 飘云:像云一样轻盈飘逸。 殢舞裀:在舞筵上跳舞,沾上了舞衣上的灰尘。 漫天:形容满天飞花,无处不在。 未归人:指没有归来的人,这里暗指作者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杨花为题
同人夜坐康贻侄斋限人字 意外相逢是故人,衰颜烛影话重新。 花残几易罗含宅,燕到重沾杜甫巾。 无处避愁应择地,有山送老不嫌贫。 吾家二妙欣相慰,懒向沧江再问津。 【注释】1. 康贻侄:即康知仁。2. 二妙:指康知仁和作者的两位弟弟。3. 沧江:指作者居住的长江边。4. 沧江:指长江水色苍青如玉,也暗指作者的心境。5. 沧江:指作者的心境。6. 沧浪:指诗人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态度。 赏析
黄公辅是明代的杰出诗人。下面将通过多角度来探讨这位诗人的生平、作品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生平背景 - 家世背景:黄公辅,字振玺,广东新会人,出生于一个有学识的家庭。他的家族在当地文化圈中颇有影响,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 教育经历:黄公辅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考中进士,随后在官场上有所作为,曾担任御史,直言不讳批评权臣魏忠贤,后因直言而遭排挤
朱青长,名策勋,又字笃臣,号还斋、天完、天顽,四川江安人。 幼学经史诗文,曾游历南北达十年之久。 光绪二十九年中举,遂留居成都,与其门人弟子组创“东华学社”。 辛亥革命后,其子朱山被川督胡景伊杀害,青长赴京告状。 时王闿运任国史馆总裁,特聘他为国史馆总顾问。 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辞职返川。 朱德任护国军旅长驻泸州时,曾师事青长。 后曾任成都高等师范教授,著有《东华学派全书》及《易大义五十问》
韩上桂是明代的戏曲作家,而非诗人。韩上桂,字孟郁,号月峰,是广东番禺古霸乡人。他在文学领域内以其戏曲创作而知名,尤其是他的两部长篇传奇作品《凌云记》和《青莲记》。这两部作品虽已散佚,但仍能从现存的资料中窥见他作品的风格与艺术成就。 韩上桂在科举考试中表现突出,万历二十二年中举,后两次赴春官均未成功,但他并未沉溺于仕途之中,而是转而投身于诗酒之中,享受生活。他好填南词,放歌于酒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