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荪,原名潘榕,清代诗人
潘榕是清代诗人,字荫荪,又字印僧。
潘榕出生于清光绪年间(1865年),祖籍浙江山阴。他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还涉足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和音乐。其代表作品有《吟秋馆诗词抄》,以及弹词《问铃》和《吊潇湘》等。潘榕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同时也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荫荪,原名潘榕,清代诗人
潘榕是清代诗人,字荫荪,又字印僧。
潘榕出生于清光绪年间(1865年),祖籍浙江山阴。他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还涉足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和音乐。其代表作品有《吟秋馆诗词抄》,以及弹词《问铃》和《吊潇湘》等。潘榕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同时也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沁园春·遣闷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 大梦谁醒,富贵功名,浮云渺茫。 任安排命运,休生艳羡,逍遥岁月,莫问行藏。 他自蝇营,我甘蠖屈,厌倦风尘卅载忙。 年衰矣,渐容销秦镜,鬓点吴霜。 怕将旧事思量。 算跳出、衣冠傀儡场。 奈未归客子,天涯沦落,愈浇风俗,世态炎凉。 伯乐难逢,昭王不再,伏枥焉知老马良。 拼今后,把剑磨铁胆,酒洗诗肠。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百字令”。 遣闷
注释: 1 才看梢头开豆蔻:刚看到花梢上盛开的豆蔻花。 2. 瞥眼韶华,又近春归候:转眼间春天又快过去了。 3. 寂寞空庭迟午漏:在空旷寂静的庭院里,听着滴水声等待黄昏。 4. 闲愁惯向眉尖斗:习惯了带着忧愁,像眉毛一样纠结。 5. 潦倒心情仍似旧:潦倒的心情仍然没有改变。 6. 长日恹恹,客况难消受:漫长的日子使人感到厌烦,客居他乡的境况难以忍受。 7. 料峭轻寒侵两袖
让我们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诗中“老运行何否”一句可能指的是诗人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感慨;“叹拈来、劳心家计,红盐白米”则反映了诗人在繁忙的家务事务中感到力不从心。紧接着的“花月欢场诗酒社,只好追寻梦里”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他选择在梦境中寻求慰藉。 我们逐句解读诗句并附上相应的注释: 1. 老运行何否(岁月流逝) 2. 叹拈来、劳心家计,红盐白米(生活琐事) 3.
【解析】 此词是作者于乙卯年(1155)至丙辰年(1156)在临安任签书枢密院事时所作的咏物抒情小令。词的上阕写景,写景中寓情,下阕即景抒情,写景中寄情。“再拈”二字为全词定调,表明这是一首抒写羁旅愁思之作。 “花落春归意寂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起首三句写暮春时节,词人独坐闲斋,见窗外花红柳绿、春色已尽,于是触目伤怀、百无聊赖。“意寂寥”三字点出“寂寞”。这两句以景衬情
金缕曲·和汤冰持醉春园韵(乙卯至丙辰) 【注释】: - 桐阴:指梧桐树荫下的庭院。 - 豪吟:大口饮酒,高声吟唱。 - 赏春光:观赏春天的美景。 - 连番小宴:连续多次的小宴会。 - 朋辈情投忘尔我:和朋友一起喝酒,感情深厚,忘记了彼此之间的界限。 - 相契形骸而外:形容友情深厚,超越了肉体和形体的限制。 - 尽醉绿、裁红描黛:指在春天饮酒作诗,描绘出美丽的景色。 - 临川双笔妙:用词句巧妙
壶中仙和冰持重上嘉州读书楼志感原韵(乙卯至丙辰) 江天一览,任纵横眼界,胸襟开阔。 赤壁乌台休再问,吊古能无悲恻。 时数限人,文章憎命,争奈临宫磨蝎。 琼楼玉宇,高歌犹想音节。 闻道白下君家,几椽老屋,筑傍毗陵侧。 也是坡公侨寓处,旧迹曾留故宅。 藤树池亭,蓬蒿瓦砾,今昔沧桑劫。 蜀山吴水,羁愁乡梦千叠。 【注释】 1. 壶中仙:诗人自称。 2. 和冰持重:意指作者以稳重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
这首诗的原文是: 齐天乐·和路金坡行迹原韵(丁巳至戊午) 旧痕重认弓弯细,心心早随相印。绮陌归来,闲阶过处,踏碎花茵红衬。留将一寸。共软意柔情,莫教销尽。悄步追踪,怪他偏引少年俊。余香低嗅宛在,怅姗姗去也,还想风韵。响屧廊边,寻芳径畔,浅浅深深泥润。莓苔贴稳。似落瓣秋莲,茁芽春笋。底样偷量,更猜应瘦损。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旧痕重认弓弯细,心心早随相印。 2. 绮陌归来,闲阶过处
翻译: 我的记忆里,有那荼蘼花的香味,也有海棠花的艳丽。蝴蝶和蜜蜂都在追寻自己的幸福,而我,却总是回忆着从前的日子。金粉容易消散,人也会老去,每年我都会为谁而憔悴? 在背后,我会偷偷地流泪。春天的感情比秋天更深,我不忍让伊看到我的脆弱,宁愿放弃这一次。夜雨声和秋风声都让我感到凄凉,芳心早已沉醉。感叹离别和团聚,都是这样的结果。我留下了感情的根源,等待它在劫难逃之后重生,我拾起那些残余的红色花朵
这首诗是作者在立夏之际,以冰为媒介,送别春天的一首词。全词意境幽远,情感深沉,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春去秋来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鴂后蝉前,早又过、清和时节”,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的景象。这里的“鵾”指的是杜鹃鸟,它总是在春天到来之前鸣叫,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而“蝉”,则是夏天的象征,它的叫声象征着夏天的临近。这里用“早又过”来形容春天已经过去了,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第二句“春去也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此词为作者自度曲。乙卯至丙辰:指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至四年(1193)。原韵:词调的平仄韵脚。 东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 晚林澹抹轻烟紫:傍晚的树林里烟雾缭绕。淡抹,轻轻描画;轻烟,淡淡的烟雾。 高楼长笛,谁家院落,一声吹起:高楼之上,有人吹起了长笛,是谁家的院子里? 云净天空,光圆似镜,夜凉如水:天空中白云散尽,月亮高悬,光辉圆润如同镜子,夜晚清凉如水。
冯煦,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他是清代诗人,以其词名著名。 冯煦生于1842年,逝于1927年,是江苏省金坛五叶人。他少时便对词赋有着浓厚的兴趣,有“江南才子”的美誉。在学术上,他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光绪八年(1882)他考中举人,随后在光绪十二年(1886)又考中进士,并被授为翰林院编修。这些成就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其深厚的学识和广泛的社交圈
清代诗人钱蘅生,字佩芬,号杜香,是浙江平湖人,人杰女,翰林院侍讲张金镛之妻。 钱蘅生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也是一位画家。她与丈夫张金镛的夫妻生活也充满了艺术创作的气息。张金镛曾绘秋窗论画图以纪其夫妇的生活,这反映了他们不仅在文学和艺术上互相影响,更在情感上相互扶持。这种艺术上的结合,使得钱蘅生的作品具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
宋抚州临川人,原名科,字逢吉,号巽斋,一号骊塘。 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 以文章为洪迈、杨万里所赏。 累迁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赋诗送柴中行去国,迕宰相,出知潮、漳二州,在漳作龙江书院,蠲经总制无名钱。 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辨,请归。 卒年七十四。 有《巽斋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