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原名冯煦,清代诗人
冯煦,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他是清代诗人,以其词名著名。
冯煦生于1842年,逝于1927年,是江苏省金坛五叶人。他少时便对词赋有着浓厚的兴趣,有“江南才子”的美誉。在学术上,他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光绪八年(1882)他考中举人,随后在光绪十二年(1886)又考中进士,并被授为翰林院编修。这些成就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其深厚的学识和广泛的社交圈。
梦华,原名冯煦,清代诗人
冯煦,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他是清代诗人,以其词名著名。
冯煦生于1842年,逝于1927年,是江苏省金坛五叶人。他少时便对词赋有着浓厚的兴趣,有“江南才子”的美誉。在学术上,他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光绪八年(1882)他考中举人,随后在光绪十二年(1886)又考中进士,并被授为翰林院编修。这些成就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其深厚的学识和广泛的社交圈。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离声蓦带归潮起,天涯冷帆初转。 - 注释:离别的歌声突然伴随着归家的潮水开始涌动,远处的孤帆刚刚启动。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别离与归程的画面,“离声”和“归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人公即将踏上旅程的孤独感。 2. 夜鹤引冰弦,恁霜空云乱。 - 注释:夜幕降临,一只鹤在寒冷中引导着冰冷的琴弦,使得天空中的云雾也变得混乱。 - 赏析:这里以“夜鹤”为引子
译文 晚登燕子矶,寄情于苹湘、漱泉。 数声怨笛,又无端地呼唤我,寻找往日的足迹。 点点峭帆,半带残阳下荒驿。 幽壑潜蛟自舞,浑怒卷、银涛千尺。 甚绝磴、一线侵云,犹有晚樵识。 归客正凄恻,数断角剩烽,都是离别之苦。 俊游记得,春草如烟上吟屐。 茸帽西风渐暝,空望极、危岑寒碧。 算旧日、携酒处,去潮更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晚登燕子矶后所作
【注释】 漱泉:作者的朋友。宝应,即今江苏省宝应县,在扬州附近。岁序将阑,归海:岁月将尽。海上:泛指远方。南朔:指扬州与北方。旷若相代:像两方隔海相望的远人。黯然其为怀:内心黯然神伤。断肠时候:悲伤欲绝的时刻。微阴敛:云层低聚。归云犹恋孤岫:回旋的云雾还依恋着孤峙的山尖。寒潮带雨下青溪,正峭帆移后:寒潮挟带着秋雨降落到青翠的小溪上,正是那高耸的船帆向后移动了。怕折尽:恐怕折断了。天涯倦柳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携手危岚,剩旧隐、重到未荒。” - 这一句描绘了诗人与二泉师再次登临金山的场景,感受到了曾经的隐士之地并未被时间遗忘。"危岚"指的是山势险峻的云雾,"未荒"意味着尽管历经沧桑,但仍保持着原有的风貌。 2. “汀洲外、乱帆孤垒,何限凄凉。” - 描述了江边的景象,乱帆和孤垒让人感到深深的凄凉。"汀洲"是河流中的小岛或浅滩,而"乱帆"可能指风急浪高时船帆杂乱的情形
译文 在丹阳隐公桥吊张将军国梁,同梦轩师赋 下空昼。 归帆乍掩,危桥野鸟僝僽。 断垣波外瘦。 废塔暝烟,犹挂疏柳。 将军去后。 早恨咽、樵童渔叟。 一角孤云渺渺,带丛笛不胜悲,向城阴回首。 知否。 大招赋又。 虫沙甚处,遗怨归横岫。 暗苔寒碧透。 断甲埋沙,哀笳催堠。 家山似旧。 忍客里、来浇尊酒。 谱入神弦共奏。 怕斜日、拂灵旂,黄昏骤。 注释 1. 角招:一种古代诗歌体裁,以角声为韵律。
【译文】 恭甫移家秦淮,赋此柬之 九曲池头。 乍书囊镜槛,来伴轻鸥。 款烟通列岫,坐月掩层楼。 而今裙屐几淹留。 甚时更寻,南朝俊游。 闲云换,恁一抹、尚沾吟袖。 携手。 相识久。 三笔六诗,前度刘郎又。 盥研平波,笼镫虚阁,输与者般消受。 我亦春江载扁舟,数弓知傍幽栖否。 记重逢,待明年、燕子归后。 【注释】 ①换巢鸾凤:指夫妻或情侣间感情的转移。 ②九曲池头: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北岸。
诗句解析 1. 峭帆半掠:形容船帆的轮廓,给人一种轻盈而迅速的感觉。 2. 微云远、声声蓦带离索:描绘了天空中飘散的云彩和筝音悠扬地带着离愁。 3. 去潮乍弄,烟沉断戍,暗回清角:描写潮水涌动,烟霭渐起,同时伴随着凄凉的笛声。 4. 芳尊谩酌:即使有美酒在手,却因情绪不佳而无法品味。 5. 甚情绪、中年渐觉:感叹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情愈发感伤。 6. 想天涯、歌长梦窄,往事渐零落
诗句释义与赏析 《浣溪沙·一抹西风未夕晖》赏析 1. 诗句原文 一抹西风未夕晖。轻烟远树正依依。旧游荒了钓人矶。 燕子风微桃叶瘦,鱼儿水长荻芽肥。晚春争得不思归。 2. 译文解析 - 一抹西风未夕晖:描绘了夕阳的余晖在西风中逐渐消退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傍晚时分的宁静氛围。 - 轻烟远树正依依:描写轻烟缭绕的远处树木,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 旧游荒了钓人矶
徵招 题空帏鉴月图,同漱泉赋 酒醒香断眠还起,依依那时怀抱。 素魄尚笼烟,奈修箫人杳。 倚寒镫晕小。 算虚幌、泪痕犹照。 独下闲阶,满身梧影,絮虫声悄。 换了。 一分秋,凄凉意,纷如乱云难扫。 幽梦已无凭,又疏星沈晓。 暗尘惊渐老。 怕孤馆、不禁重到。 碧天峭、过尽南鸿,问寄愁多少。 注释: - 题空帏鉴月图:指的是在月光下观赏镜子中自己的影子。 - 酒醒香断眠还起:酒醒了,香气也断了
【注释】 点:点缀,点缀着。归帆:归来的小舟。望不齐:望也望不到边际。暝烟低:傍晚的烟霭笼罩在天边。萍乍暖:初春水面上的浮萍刚刚露出水面。残月柳初稊(ti):残月挂在树梢上,柳枝刚刚发芽。二分:十分之二,指二分之一。 【赏析】 此词是写暮春时节的江行景色,抒发了作者羁旅行役中的孤寂愁苦之感,表达了词人漂泊天涯的凄迷情怀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起首两句写江上行船众多,各自向不同方向驶去,难以尽数
潘榕是清代诗人,字荫荪,又字印僧。 潘榕出生于清光绪年间(1865年),祖籍浙江山阴。他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还涉足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和音乐。其代表作品有《吟秋馆诗词抄》,以及弹词《问铃》和《吊潇湘》等。潘榕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同时也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清代诗人钱蘅生,字佩芬,号杜香,是浙江平湖人,人杰女,翰林院侍讲张金镛之妻。 钱蘅生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也是一位画家。她与丈夫张金镛的夫妻生活也充满了艺术创作的气息。张金镛曾绘秋窗论画图以纪其夫妇的生活,这反映了他们不仅在文学和艺术上互相影响,更在情感上相互扶持。这种艺术上的结合,使得钱蘅生的作品具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