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春归意寂寥。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黄昏怕近更无聊。
懒把灯挑。惯把书抛。
咫尺蓬山路转遥。信也难捎。
梦也徒劳。残魂一缕那禁销。
愁上眉梢。恨上心苗。

【解析】

此词是作者于乙卯年(1155)至丙辰年(1156)在临安任签书枢密院事时所作的咏物抒情小令。词的上阕写景,写景中寓情,下阕即景抒情,写景中寄情。“再拈”二字为全词定调,表明这是一首抒写羁旅愁思之作。

“花落春归意寂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起首三句写暮春时节,词人独坐闲斋,见窗外花红柳绿、春色已尽,于是触目伤怀、百无聊赖。“意寂寥”三字点出“寂寞”。这两句以景衬情,渲染了一种凄迷孤寂的气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既是实写,更暗喻自己对往事的追忆。据《唐才子传》记载:白居易曾有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樱桃樊素口”指白居易的好友兼妻子杨贵妃,“小蛮腰”指白居易的妻子杨氏。因此,此处用樱桃、芭蕉来代指白居易与杨贵妃的爱情生活。而此时词人却身处临安,远离故土,思念故乡之情自然油然而生;同时,又想到白居易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不禁感慨万千。

“黄昏怕近更无聊。”“黄昏”既点明了时间,又暗示了词人的心情。因为“黄昏”之时最易引发人们的伤感情绪,所以词人此时的心情更觉得寂寞无聊。

“懒把灯挑。惯把书抛。”“懒把灯挑”与前两句中的“花落”、“红”、“绿”相呼应,表现出词人心情之郁闷;“惯把书抛”与后两句中的“信也难捎”、“梦也徒劳”相呼应,反映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咫尺蓬山路转遥。信也难捎。梦也徒劳。残魂一缕那禁销。”这三句紧承前三句而来,写词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咫尺蓬山路转遥。”蓬山是神仙居所,这里借指自己的家乡临安,词人虽身处临安却心系家乡,思乡之情难以释怀,而家乡与临安相距遥远,只能空自惆怅、徒增烦忧;“信也难捎”则表达了词人无法给远方亲人写信的遗憾;“梦也徒劳”则反映了词人对美好梦境的渴望与无力实现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心理。最后一句“残魂一缕那禁销”则将词人的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

赏析:

本篇作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作者由杭州知州调任福州知府时所作,其时作者正在宦游途中,因怀念家乡临安,遂有感于心而发。

上片起句写景,写景中寓情,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过片三句写景抒情,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感。过片三句写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下片写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过片三句写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下片三句写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结句写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

本词语言平易通俗,情感真切动人,艺术上颇有特色。如“花落春归意寂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黄昏怕近更无聊”等语句均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使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同时,词中运用了比兴手法,“红了樱桃”与白居易的诗句相合,“绿了芭蕉”与杨贵妃有关,使全词充满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和历史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