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霄是清代诗人,其生平不详。
《番俗》是郑霄的作品之一。该诗以七言绝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农业生活的独特见解。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郑霄对农耕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界的热爱。
郑霄是清代诗人,其生平不详。
《番俗》是郑霄的作品之一。该诗以七言绝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农业生活的独特见解。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郑霄对农耕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界的热爱。
注释: 1. 番俗:这里指吐蕃的风俗习惯。 2. 混沌初开似葛怀:混沌,天地形成之初的状态。葛怀,传说中葛洪(东汉时期的道教人物)在山里隐居修炼时,看到天地初开时的样子。 3. 人间甲子欠安排:人间,人世;甲子,天干地支的六十个组合,用来纪年。这里的“人间”指的是人世的时间安排。 4. 瞻蒲望杏占农候:瞻蒲、望杏,都是植物名,分别指高粱和桃树。农候,指农作物的种植时间。 5. 一幅豳风却不差
【注释】 (1)“三月”二句:在农历三月,江南一带气候宜人,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候。 (2)鱼龙:指水族,也泛指水中之物。 (3)婆娑:形容树木枝叶繁茂,随风轻轻摆动的样子。 (4)周郎顾: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曾指挥赤壁之战大败曹军,有“周郎才略”的美誉。这里借指诗人。 (5)颠足摇头:形容人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样子,或因惊讶、赞叹而频频点头。 【译文】 三月的江南风光明媚
【注释】 番俗:这里指蕃族习俗,即吐蕃的风俗。 灌溉:这里指引水灌溉。无烦:不用麻烦。土脉饶:土壤肥沃。 才经播种不耘苗:刚刚播种,还没有进行耕作。 登场一岁支三岁:意思是一年只能种植一季作物,而收获时却能供应三年的食物。 谁上屯田十二条:问谁愿意去屯田种地。屯田,即屯兵耕种土地。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蕃俗(吐蕃)的农田生活的诗篇。蕃俗,指吐蕃的风俗,即吐蕃人的习俗。 “灌溉无烦土脉饶”
【注释】 1. 素问:指《黄帝内经》中的《素问》。 2. 肘后经:指《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和《灵枢》两篇。 3. 斸参苓:用人参、茯苓等药来治疗身体虚弱的人。 4. 杨枝水:即杨柳枝,柳叶上的水滴。 5. 番儿:指少数民族。 6. 骨髓腥:人的骨髓里含有血腥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写少数民族的风俗,嘲笑了他们迷信鬼神的做法,也表达了对那些被蒙蔽的人们的不满。
邓繁桢并非清代诗人,而是字墨娴的如皋人,冒禹书室。他是清代词人,有《思亲咏》和《静阁集》两部作品集。邓繁桢以其诗词名句闻名,其中《惜分飞·秋日送谷诒二弟出游》是其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关于邓繁桢的一些介绍: 1. 个人背景:邓繁桢,字墨娴,出生于如皋,冒禹书室。他的生平与作品集中所提及的内容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 2. 文学成就:邓繁桢的作品包括《思亲咏》和《静阁集》
刘子壮是清代湖北第一位状元,字克猷,号稚川,生于1609年,死于1652年。 刘子壮出身于明末清初的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他的文学成就在清朝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他早年即表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勤奋好学,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最终在清顺治六年(1649年)殿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授为国史馆修撰。 刘子壮不仅在文坛有所作为,他还曾担任过国史馆修撰的重要职位。他的创作以其气势雄浑
刘宗洙是清代的著名诗人,字长源,襄城人。他是贡生,有《天佣馆诗集》传世。 刘宗洙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他的创作涉及了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中以律诗尤为擅长。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沉思,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还折射出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