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磐,原名钱维城,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20,卒于公元1772
钱维城(1720年—1772年)是清代的诗人、文臣和画家,字宗磐,又字幼安,号纫庵、茶山,晚号稼轩,江苏武进人。
钱维城是乾隆时期的著名文臣,他于乾隆十年(1745年)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官至刑部侍郎。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生涯的起伏和艺术成就的辉煌。在乾隆帝身边服务多年,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在书画艺术上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到的见解。
钱维城在科举考试中拔得头筹,成为乾隆十年状元,这在当时是一个极高的荣誉。作为朝廷重臣,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官至刑部侍郎,这一官职虽然重要,但与他在朝堂上的活跃相比,显得相对低调。然而,正是这种低调让他有机会更多地参与到政治决策和文化建设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维城的书法造诣也非常高。他在书法上师从苏轼,并深受陈书的影响,擅长写意花果和山水画。特别是经过董邦达的指导,他的技艺更为精湛,被供奉为内廷画苑的领袖。
钱维城不仅是清朝的一位杰出文臣和画家,也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人。他的生平事迹和艺术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通过学习他的生平和艺术,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清代文化的魅力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