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原名萨大年,清代诗人
萨大年是清代诗人。
字兰台,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他是回族出身,其父亲是著名的萨玉衡。道光二十六年(1846),他中了举人;次年进京参加进士考试未果。在道光三十年(1850),他终于考取了进士,并被钦点为内阁中书,后授建宁府学教授,博学能文,工诗。他的诗歌多以写实为主,抨击官场腐败、同情民间疾苦。
兰台,原名萨大年,清代诗人
萨大年是清代诗人。
字兰台,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他是回族出身,其父亲是著名的萨玉衡。道光二十六年(1846),他中了举人;次年进京参加进士考试未果。在道光三十年(1850),他终于考取了进士,并被钦点为内阁中书,后授建宁府学教授,博学能文,工诗。他的诗歌多以写实为主,抨击官场腐败、同情民间疾苦。
文姬归汉图 不惜千金赎蔡姝,阿瞒高义古今无。 独怜他日王髦剑,北海何曾贳两雏。 注释: 译文: 不惜千金赎回蔡家的女子,曹操的高尚义气在古今是无人可比的。 只惋惜当初王霸之才的宝剑,北海太守为何曾经用两只雏鸟来换取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全诗以“文姬归汉图”为题,通过曹操与蔡邕女儿的一段往事,歌颂了曹操的仁德之心。 首句“不惜千金赎蔡姝”,直接点明蔡邕的女儿被曹操赎回的事实
【注释】1.四皓墓:传说战国末期四位高士——东园公、夏黄公、甪(lù,读如吕)里先生、周党在沛县桃林乡隐居,后人称之为“四皓”,他们的坟墓就在这里。2.商山:秦岭的支脉,在今陕西省周至县南。3.桃源洞:在今湖南省桃花源。 【赏析】《四皓墓》是一首题咏隐士的诗。首句写山,次句拟人化写隐者,三句写隐者不愿为世所用,末句点出隐者的结局。这首诗以四皓自比,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 朔风:北风。胡笳: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乐器,这里指北方的乐曲。李陵台: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为纪念西汉名将李广利的功绩而建的纪念性建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归汉时的情景。她面对茫茫雪野,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思念。她用胡笳曲演奏出悲伤的旋律,泪水洒满了大地。她的琵琶虽然优美动听,却无法驱散塞外的愁苦。最后,她在李陵台上看到了明亮的月色,仿佛月光也为她带来了一丝安慰
萨大年是清代诗人。 字兰台,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他是回族出身,其父亲是著名的萨玉衡。道光二十六年(1846),他中了举人;次年进京参加进士考试未果。在道光三十年(1850),他终于考取了进士,并被钦点为内阁中书,后授建宁府学教授,博学能文,工诗。他的诗歌多以写实为主,抨击官场腐败、同情民间疾苦
钱林,清代诗人,原名福林,字东生,一字志枚,号金粟,是浙江仁和人。 钱林出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卒于宣宗道光八年(1828年),享年六十七岁。他自幼聪明好学,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进士后,选翰林院庶吉士,并在散馆时授官编修。他的仕途颇为顺利,曾官至侍读学士、左迁庶子
钱世锡是清代浙江秀水(今嘉兴秀洲区)人,字慈伯,号百泉、雨楼。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简介: - 钱世锡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卒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他是中国清朝时期的诗人,字慈伯,号百泉、雨楼;他是钱载的儿子,其父亲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 钱世锡在乾隆三十三年考取举人,四十三年成为进士,并在翰林院担任检讨职务。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学术与政治成就兼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