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白岩青好避秦,鬓眉翻作汉功臣。
何因多事商山老,不及桃源洞里人。
【注释】1.四皓墓:传说战国末期四位高士——东园公、夏黄公、甪(lù,读如吕)里先生、周党在沛县桃林乡隐居,后人称之为“四皓”,他们的坟墓就在这里。2.商山:秦岭的支脉,在今陕西省周至县南。3.桃源洞:在今湖南省桃花源。
【赏析】《四皓墓》是一首题咏隐士的诗。首句写山,次句拟人化写隐者,三句写隐者不愿为世所用,末句点出隐者的结局。这首诗以四皓自比,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此诗以四皓之墓为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全诗前两句写四皓之墓的景色,用云白岩青来比喻山的苍翠秀美,用翻作汉功臣来比拟四皓的功业。后两句写四皓的隐逸生活,以多事商山老来比拟自己不如隐于桃源的人,抒发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四皓是秦末汉初四位隐士,他们与刘邦的关系密切,曾帮助刘邦平定天下。刘邦称帝后,他们避而不出,刘邦多次派人请他们出来做官,都被婉拒。最后刘邦亲自去请他们出来,他们也不出来了。后来他们隐于商山,过着隐居的生活。
四皓隐于商山,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被统治者所利用。诗人希望自己像四皓一样,能避世隐居,保持自己的清高节操。但现实中,许多像自己这样的读书人都只能“多事商山老”。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四皓的仰慕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失望之感。因此,他希望像四皓一样,过上隐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