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世锡
看西涧作画戏作长句 村优登春台,歌舞眩儿童。 儿童观剧亦何乐,但爱官人乌帽穿袍红。 译文:村里的优伶登上了春天的舞台,歌舞迷住了孩子们。孩子们看着戏也很开心,只是喜欢官员们头戴乌帽穿着红色的官袍。 注释:西涧:指诗人家乡的溪水,因有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而出名。作画戏剧化:用绘画来表现戏剧中的场景。 赏析:本篇描绘的是村童看戏时的情景,通过儿童的视角展现了戏剧的魅力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杨慎的《过补山编修寓舍小饮论文》。下面将逐句解析并给出译文、注释和赏析。 注释: 1. 古人绝学不易寻,小技雕虫曷足喜。 - 古人留下的绝学不容易找到,但一些微不足道的技能也不值得骄傲。 2. 聪明无多好自炫,立谈早已见底里。 - 一个人如果聪明不多,却喜欢炫耀,那很快就会暴露出他的真面目。 3. 乡里小儿徵逐游,衣冠楚楚蜉蝣比。 - 在乡里的小孩子们追逐嬉戏
诗句翻译和注释 1. 催耕布谷村村同 - “催促耕种的布谷鸟在每个村庄都同时叫唤。” 2. 插秧望雨雨不足 - “农民们希望下雨但雨水却不够。” 3. 到晚怕见林霞红 - “傍晚时分,他们担心看到树林被晚霞染红。” 4. 田家风景爱诵储王诗 - “田家的景色让他们喜爱并背诵储朝云的诗歌。” 5. 杜陵深意人未知 - “杜陵(杜甫的墓地)的深刻意境很少有人理解。” 6. 夏日夏夜发永叹 -
枕上听潮 窗虚月影微,幽人梦未稳。 忽复骤松风,响入空际远。 初来何突怒,渐乃呜咽反。 试写入冰弦,绝胜听笙阮。 注释: - 窗虚月影微:窗户虚透,月光透过来照射,形成微弱的月影。 - 幽人梦未稳:幽静的人还未入睡或者正在做梦,状态不稳定。 - 忽复骤松风:突然之间,一阵松树林中的风吹过。 - 响入空际远:声音传得很远,仿佛飘向天空。 - 初来何突怒:开始时,这阵风似乎很激烈,像是要发怒。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即可。“自岢岚往保德山行杂诗”,写诗人从岢岚出发,前往保德山的途中所见。“盘盘山中路,巧作螺纹旋”,形容山路盘旋曲折,如螺蛳壳一样;“将东反向西,似帆随湘转”,形容山路向西,就像船的帆随风飘动一样,极言山势之陡峭。“上坡若挽船,蹭蹬疲驴战”,形容在上坡时,如同拉车一般艰难,有劳力之感。“下坡如放溜
【译文】 清晨山径上行走,怕寒蒙了头巾帽,车上宿酲已苏醒。 曲折穿行山间小径,琳琅铃声响彻清晓。 霜侵牛背瘦瘠,树木昏暗虎风腥。 向东望见朝阳满地,蛾眉山色一片青翠。 【注释】 畏寒:畏惧寒冷。 “蒙”通“幪”,盖在上面的布或物。 “诘屈”指山中弯曲的道路。 “掣”通“掣”,拉、拽的意思。 “牛背”指牛的背部。 “树暗”指天色阴暗。 “蛾眉”指蛾眉山。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赴任途中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堤”“旌”“髯”“仙”等字词的书写。 【答案】 三月三日从金桧门先生渡滹沱河赴赵州今先生归道山余以落拓浪游复过此河怆然有作(译文) 我于庚辰三月三日从金桧门先生渡滹沱河赴赵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选项中的内容与诗句对应,然后依据具体的语境进入诗句的描绘的画面。最后再结合具体诗句阐释为什么选择这个词语或句子,要言之有理,最后给出答案。题干要求赏析“琅然年少书声好,犹爱深宵与细听。”这两句诗。 本题中的“琅然”是指声音响亮悦耳,这里指读书的声音;“年少”是年幼的意思,这里指年纪轻;“书声”就是读书的声音
这首诗是作者在春日偶读杜甫诗句,有感而作的。 迟日江山物向荣 :春日阳光普照,万物生长繁茂的景象。 杜陵老去未忘情 :指杜甫晚年依然关心国家大事。 桃红竹翠郊扉晚 :郊外的景色,桃花红了,竹子绿了,门开着。 苦说中年召贾生 :苦苦地怀念起年轻时被汉武帝征召为官的汉文帝时期的贤臣贾谊来。 注释:春天到来时,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感慨自己的年岁已高,但仍然心系国事,不禁想起当年年少时期
【注释】 1) 真定:唐时州名,治所在今河北省正定县。 2) 昔日繁华地:往日是热闹的地方。 3) 元石冢:即石人冢,相传为秦始皇所建的石墓。 4) 明月紫微山:指太和宫前的紫微山,山上有明堂、紫微殿等。 5) 野旷蓬恒卷,城荒柳自闲:意思是荒野空旷,蓬草长得很旺盛,而城墙破败无人管理,只有杨柳在悠闲地生长着。 6) 迢迢芳草色,绿遍井陉关:意思是远远望去,满眼都是茂盛的芳草,一直蔓延到井陉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