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虚月影微,幽人梦未稳。
忽复骤松风,响入空际远。
初来何突怒,渐乃呜咽反。
试写入冰弦,绝胜听笙阮。
鬼神巧节奏,雄壮亦婉娩。
斯须归寂然,翕辟悟根本。
枕上听潮
窗虚月影微,幽人梦未稳。
忽复骤松风,响入空际远。
初来何突怒,渐乃呜咽反。
试写入冰弦,绝胜听笙阮。
注释:
- 窗虚月影微:窗户虚透,月光透过来照射,形成微弱的月影。
- 幽人梦未稳:幽静的人还未入睡或者正在做梦,状态不稳定。
- 忽复骤松风:突然之间,一阵松树林中的风吹过。
- 响入空际远:声音传得很远,仿佛飘向天空。
- 初来何突怒:开始时,这阵风似乎很激烈,像是要发怒。
- 渐乃呜咽反:逐渐地,这阵风变得低沉、哀婉。
- 试写入冰弦:试着将这阵风的声音比作琴弦上弹奏的音调。
- 绝胜听笙阮:这绝对胜过听笙和阮这两种乐器演奏的音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窗边静听自然之声的过程。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窗外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感受紧密相连,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
首句“窗虚月影微”,描绘了夜晚时分,月光穿过窗户,投射出斑驳的光影。这不仅是实景的描述,更是诗人心境的象征,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孤独。
第二句“幽人梦未稳”,进一步揭示了诗人此刻的状态。他或许正处在一种朦胧的梦境中,尚未进入真正的睡眠。这种状态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期待。期待着新的一天的到来,同时也在回味着过去的夜晚。
第三句“忽复骤松风,响入空际远”,突然之间,一阵松树林中的风吹过。这阵风带来了一种急促而有力的感觉,仿佛是大自然的力量在呼啸。同时,它的声音传得很远,仿佛飘向了天空。这是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人不禁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接下来四句“初来何突怒,渐乃呜咽反。”则是对这阵风的进一步描绘。一开始,这阵风似乎很激烈,像是要发怒。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力度逐渐减弱,声音也变得更加低沉、哀婉。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时间的推移,也象征着事物的发展与变化。
最后两句“试写入冰弦,绝胜听笙阮。”则将这阵风的声音比喻为琴弦上弹奏的音调。这不仅是对声音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在这寂静的夜晚,诗人通过聆听自然之声,找到了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共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它不仅仅是对自然之声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与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