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生,原名钱林,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62,卒于公元1828
钱林,清代诗人,原名福林,字东生,一字志枚,号金粟,是浙江仁和人。
钱林出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卒于宣宗道光八年(1828年),享年六十七岁。他自幼聪明好学,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进士后,选翰林院庶吉士,并在散馆时授官编修。他的仕途颇为顺利,曾官至侍读学士、左迁庶子。
东生,原名钱林,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62,卒于公元1828
钱林,清代诗人,原名福林,字东生,一字志枚,号金粟,是浙江仁和人。
钱林出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卒于宣宗道光八年(1828年),享年六十七岁。他自幼聪明好学,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进士后,选翰林院庶吉士,并在散馆时授官编修。他的仕途颇为顺利,曾官至侍读学士、左迁庶子。
【注释】: 1. 傍花村:靠近花村,即接近村庄。2. 秋光妍:秋天的景色非常美丽。3. 离披:散乱,不整齐。4. 柴门水色绕篱落:柴门旁边,流水环绕着篱笆和庭院。5. 翠竹萧萧相对仙:翠绿的竹子随风摇曳,仿佛是仙人在对弈。6. 飘然出城巾带便:形容诗人轻松自如地走出城去。7. 先生杖头无一钱:指先生手中空无一物。8. 青衫如叶道旁顾:穿着青色长衫的文人站在路边观望。9. 瑟缩男儿虫可怜
《秋江篇寄吴中诸故人》是清代诗人钱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1. 秋江鲤鱼吹浪花:描绘了秋天江面上的景象,秋风萧瑟,鲤鱼在波浪中嬉戏,仿佛是在吹动浪花。 2. 秋江暮寒生绿沙:描绘了秋江的暮色和寒冷,绿色的沙粒显得更加凄凉。 3. 阑干女儿小垂手: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栏杆旁,轻轻垂下双手的画面。 4. 挽起玄云堆鬓鸦:形容女子挽起头发,如同乌云堆积,使鬓角的乌鸦也黯然失色。
【译文】 张舸斋邀请我到江上临东亭畅饮,我喝醉了写下这些赠言。 酒怀枯死渴不开,江口怒卷涛声来。 临东亭前日滟滟,将水添入黄金杯。 江亭主人旧张绪,岸柳留人不能去。 离情摇动十年前,寒绿须眉冷相聚。 飞云履舄我倦游,君尚逸兴凌沧洲。 楼图卷出武夷色,呼吸石髓穷冥搜。 君诗曲折写清快,纵笔还愁海门隘。 鹤声一一飞上天,无数江豚下风拜。 惊涛脚底鼋鼍奔,抛珠溅玉不敢吞。 狂飙吹落阑干唾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春阴词 2. 湖气酿春春不流,柳丝摇梦低汀洲。 - 春天的气息在湖面上酝酿,但湖水却似乎静止不动,只有柳树的细长枝条轻轻摇曳,梦中的景象也仿佛被这湖边的景色所触动。 3. 东风衣袖卷烟雾,十里画船如画楼。 - 东风拂过,衣袖轻轻卷起烟雾,像是仙女的袖子一般。湖上的船只如同精致的画舫,船上的人们仿佛置身于画中的楼阁。 4. 酒旗蒙蒙湿轻暝,屋角梨云白成影。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组。下面是对这八句诗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组(乍迷酤酒径,二泉手泽龙山坡) 乍迷:刚刚迷醉。酤酒:买酒。径:道路。手泽:指手留的痕迹。龙山坡:龙山的山坡。 译文:刚在买酒的路上,就看到了龙山坡上的痕迹。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龙山坡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组(一炉制就用温砚,胸中别具炉锤多) 一炉:指砚台
诗句解析 - 吴弦续续弹楚歌:吴地的琴声悠扬,仿佛在继续弹奏着楚国的古调。这里的“吴弦”可能指的是吴地的音乐或乐器,而“楚歌”则是指楚地流行的歌曲。 - 楼头夜宴秋江多:楼台上举行宴会的场景,秋天的江水显得更加多情。这里的“夜宴”可能意味着人们在秋天的夜晚聚集在一起饮酒作乐,而“秋江”则增添了一丝萧瑟的氛围。 译文 秋江中鲤鱼在浪花中跳跃,秋风中江面泛起阵阵寒意。栏杆旁的少女轻轻垂下双手
诗句解析 1 译文: - “雪尽江更空,落帆横浦侧。”描绘了冬日结束,雪后江面空旷,帆船横停于岸边。 - “孤亭夕照里,一雁见风色。”在傍晚的余晖中,一座孤独的亭子映入眼帘,一只大雁在晚风中显得格外醒目。 - “买酒归路遥,寒云敛成夕。”为了买酒而归,路途遥远且天色已晚,云层渐渐收敛形成夜晚的景象。 - “渺渺野水横,荒荒岸烟直。”遥远的水面和笔直的河岸构成了一幅开阔的景色。 - “沙禽背船飞
【解析】 此题考核诗歌内容和手法赏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然后对全诗进行逐句解读,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简要的赏析。具体来说,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的内容,同时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比如表达技巧、结构布局、语言特点等。 (1) 火云烧山山欲焦——火烧云映照山峰,好像山都要被烧焦一样; 船头湿翠风萧萧——船头沾着绿树的翠色
夜题 乌云成乱峰,深黑攫月去。 林空四无影,鸟梦堕鬼趣。 此时风怒号,叶散不复聚。 搔首丛百忧,栖身接孤虑。 亦知于宇旷,但觉人生遽。 一杵城楼钟,荒荒破烟曙。 译文: 夜晚的乌云像乱石一般堆积在一起,深深的黑暗将月亮吞噬。树林中空荡荡的一片寂静,没有一丝影子,只有鸟儿在梦中坠落,被鬼趣所困扰。这时候风吹得凶猛呼啸,树叶纷纷落下,却无法重新聚集。我抬头仰望天空,心中满是忧愁和忧虑
注释:离别之际,没有欢笑的面容,银烛光黯淡无辉。清美的歌声既悠扬婉转,美妙的舞姿也显得婀娜多姿。竹声一吹就消散了,琴瑟满堂悲凄不已。主人送我出门外,门外霜风呼啸吹人。疲惫的马足容易疲劳,疲弱的客人身体容易衰朽。风尘使人衰老,仆仆风尘中将何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告别归云草堂时所作,表达了诗人离愁别绪的情感。诗中以离筵无欢、银烛不辉、清歌婉转、妙舞葳蕤等意象,描绘了诗人离别时的哀愁和不舍。同时
赖世观,法军侵台,奉命协理嘉义团练总局事宜。 光绪十二年(1886)协力缉贼有功,奖赏五品职衔。 光绪十四(1888)年台湾巡抚奏准即用儒学训导。 光绪十八年(1892)以第一名膺选岁贡生分发儒学教职。 日本治台后,任西区保正,力向当局保障良民,全活甚众。 明治卅年(1897)授佩绅章。 明治卅五年(1902)以赏讨伐「土匪」有功受赏。 大正四年(1915)西来庵事件,保障良民有功。 晚年多隐居
萨大年是清代诗人。 字兰台,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他是回族出身,其父亲是著名的萨玉衡。道光二十六年(1846),他中了举人;次年进京参加进士考试未果。在道光三十年(1850),他终于考取了进士,并被钦点为内阁中书,后授建宁府学教授,博学能文,工诗。他的诗歌多以写实为主,抨击官场腐败、同情民间疾苦
钱世锡是清代浙江秀水(今嘉兴秀洲区)人,字慈伯,号百泉、雨楼。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简介: - 钱世锡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卒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他是中国清朝时期的诗人,字慈伯,号百泉、雨楼;他是钱载的儿子,其父亲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 钱世锡在乾隆三十三年考取举人,四十三年成为进士,并在翰林院担任检讨职务。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学术与政治成就兼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