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花村上秋光妍,离披晚菊摇霜天。
柴门水色绕篱落,翠竹萧萧相对仙。
飘然出城巾带便,先生杖头无一钱。
青衫如叶道旁顾,瑟缩男儿虫可怜。
哀螀瘦蝶逢岸边,纵无落英草亦眠。
何人解荐此寒绿,一盏平山堂下泉。
画船适来闻扣舷,吴姬泠泠弹蜀弦。
花枝不分照长夜,安得东风重放颠。
楼台惘然落日前,金碧画图成古烟。
笑携村酒醉归去,红树与人谁少年。
【注释】:
- 傍花村:靠近花村,即接近村庄。2. 秋光妍:秋天的景色非常美丽。3. 离披:散乱,不整齐。4. 柴门水色绕篱落:柴门旁边,流水环绕着篱笆和庭院。5. 翠竹萧萧相对仙:翠绿的竹子随风摇曳,仿佛是仙人在对弈。6. 飘然出城巾带便:形容诗人轻松自如地走出城去。7. 先生杖头无一钱:指先生手中空无一物。8. 青衫如叶道旁顾:穿着青色长衫的文人站在路边观望。9. 瑟缩男儿虫可怜:形容男人在秋风中瑟缩发抖的景象。10. 哀螀瘦蝶逢岸边:悲哀的蝉和瘦弱的蝴蝶正在河边相会。11. 纵无落英草亦眠:即使没有落花,草木也会在夜晚沉睡。12. 何人解荐此寒绿:谁能推荐这种寒冷的绿色?13. 一盏平山堂下泉:在平山堂下喝上一杯清泉。14. 画船适来闻扣舷:画船上传来了敲船的声音。15. 吴姬泠泠弹蜀弦:吴地的歌女弹奏起蜀地的琴声。16. 花枝不分照长夜:花朵和树枝在月光下交织在一起,无法分辨。17. 安得东风重放颠:如何才能让东风再次吹起呢?18. 楼台惘然落日前:楼台在落日的照耀下显得茫然若失。19. 金碧画图成古烟:金色和碧色的画卷变成了古代的烟雾。20. 笑携村酒醉归去:笑着携带着村里的酒,醉醺醺地回家。
【赏析】:
这首诗以“傍花村看菊作短歌”开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诗人走近花村,欣赏着秋光妍丽的菊花,感受着晚秋时节的霜天气息。他看到柴门边流淌的水色与周围的篱笆、庭院相互映衬,而翠绿的竹子则随风摇曳,宛如仙人在对弈。
第二句“柴门水色绕篱落”,进一步描绘了村庄的美丽景色。柴门旁边的流水环绕着篱笆和庭院,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同时,翠绿的竹子随风摇曳,仿佛是在为诗人送别。
第三句“飘然出城巾带便”,展现了诗人轻松自如的离开城市的情景。他穿着轻便的衣裳,带着简单的行囊,轻轻松松地走出了城郭。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从容不迫,也暗示了他的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
第四句“先生杖头无一钱”,则是对前文的呼应。诗人手中空无一物,只带着一根拐杖,这似乎表明了他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决心。然而,他的心中却充满了忧虑和不安,因为他知道自己手中的钱财已经耗尽。这句话既反映了诗人的生活困境,也揭示了他对金钱的痴迷和贪婪。
第五句“青衫如叶道旁顾”,则描绘了诗人孤独的背影。他身着青色的长衫,如同落叶一般孤独无助地站在路边。这个形象既展示了他的贫穷和落魄,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第六句“瑟缩男儿虫可怜”,则是对前面几个画面的进一步补充。诗人看到男人们在秋风中瑟缩发抖,就像虫子一样可怜。这不仅是对他们命运的同情,也是对他们处境的讽刺。
第七句“哀螀瘦蝶逢岸边”,则是对前面几个画面的进一步补充。诗人看到悲哀的蝉和瘦弱的蝴蝶正在河边相会,它们的命运似乎与周围的环境一样凄凉。这既是对大自然的描绘,也是对人类社会的隐喻。
第八句“纵无落英草亦眠”,则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即使没有落花,草木也会在夜晚沉睡。这是对自然生命力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诗人内心平静的一种象征。
第九句“何人解荐此寒绿”,则是对前面的诗句进行深化和发展。诗人询问是否有人能够推荐这种寒冷的绿色,这表明他对这种绿色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第十句“一盏平山堂下泉”,则是对前面几个画面的一个总结。诗人在平山堂下喝上一杯清泉,品味着生活的甘甜和苦涩。这既是对生活的感慨,也是对未来的期望。
第十一句“画船适来闻扣舷”,则是对前面几个画面的进一步补充。画船上传来了敲击船身的声音,这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风雨做准备。这一细节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第十二句“吴姬泠泠弹蜀弦”,则是对前面几个画面的一个补充。吴地的歌女弹奏起蜀地的琴声,这是对音乐之美的一种赞美。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两句“花枝不分照长夜,安得东风重放颠”,则是对前面几个场景的进一步升华。诗人看到花朵和树枝在月光下交织在一起,无法分辨彼此的位置。这是一个浪漫的画面,也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然而,诗人心中却有一个疑问:“安得东风重放颠?”他希望东风能够再次吹起,让他的爱情得以实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它既有对现实的关注,也有对未来的追求;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自己的反思。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