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声,原名钱中谐,清代诗人
钱中谐是一位在清代诗坛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诗人。以下是对清代诗人钱中谐的详细介绍:
生平经历:钱中谐,字宫声,号庸亭,出生于明末清初,其籍贯为吴县(今江苏苏州),而原籍则是昌平(今属北京)。顺治十五年(1658年),他考中进士,成为清朝的官员,曾历任泸溪知县等职务。康熙十八年(1679年),钱中谐因奏销案被革除官职。之后,他继续致力于学问和文学创作。他的一生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和政治活动。
文学成就:尽管钱中谐的诗歌作品散佚较多,但据资料显示,他曾参与修纂《明史》,并且以博学多识著称。他的文学才华不仅仅体现在诗歌上,还包括了散文和其他文学形式。尽管现存作品不多,但他在清代文学史上仍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代表作品:《少年》是钱中谐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描绘了一个少年游侠五陵豪的形象。《少年》开篇“少年游侠五陵豪”便展现了主人公的青春活力和豪迈气概,表达了作者对于青春和英雄主义的赞颂。
社会影响:除了诗歌创作,钱中谐还是一位关心国计民生的文人。他在诸生时代就曾经提出减苏松浮粮的建议,并提出了三吴水利的条议。这些建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钱中谐作为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独特的个人背景、丰富的学识以及深刻的文学造诣,成为了清代诗坛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虽然现存的作品不多,但其影响力和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是不可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