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常,原名赵汸,元代诗人,生于公元1319,卒于公元1369
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子常。
九江黄泽弟子,得六十四卦大义及《春秋》之学。
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
晚年隐居东山,读书著述。
洪武二年,与赵埙等被征修《元史》,书成,辞归,旋卒。
学者称东山先生。
有《春秋集传》、《东山存稿》、《左氏补注》等。
生卒年:1319-1369
子常,原名赵汸,元代诗人,生于公元1319,卒于公元1369
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子常。
九江黄泽弟子,得六十四卦大义及《春秋》之学。
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
晚年隐居东山,读书著述。
洪武二年,与赵埙等被征修《元史》,书成,辞归,旋卒。
学者称东山先生。
有《春秋集传》、《东山存稿》、《左氏补注》等。
生卒年:1319-1369
诗句原文: 阴山赤光如赫曦,金人快日中天飞。 乾坤塞破佛力大,西来只履将安归。 百年王气真垂电,千尺法轮竿顶转。 刘郎梵相秘难窥,辛有妖言孰先见。 翻译与注释: 1. 阴山赤光如赫曦,金人快日中天飞。 - 解释:这里用“阴山赤光”比喻佛教的教义如同朝阳一样明亮和强烈。同时,“金人快日”象征着佛法的光明能够照耀世界,带来和平与希望。 2. 乾坤塞破佛力大,西来只履将安归。 - 解释
【题解】 此诗为作者题咏自己喜爱的李太白的《碧山》图而作。首二句赞颂李太白,三、四句自谦不如太白之才情,五、六句赞颂李太白的人品,七、八句抒发了对李太白的景仰和羡慕之情,九、十句希望李太白的画能流传人间,十一、十二句表达自己愿效仿李太白之意,十三、十四句以韩侯自喻,十五、十六句希望友人长寿。整首诗语言平易,意境高远,是一首题咏名画的诗。 【注释】 题碧山图:指题写《碧山图》。 尝爱:曾经喜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送皮典史归泉溪旧隐》的一部分。以下是对整首诗的解释: - 第一句: 皮尹昔辞上高秩,隐居欲拟陶彭泽。 - 注释: 这句话描述了皮尹离开高位回归田园,他希望像陶渊明那样隐居。 - 赏析: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田园诗人,以其高洁的品质和归隐的生活态度而著称。皮尹选择离开官场,回归自然,体现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个人志趣的追求。 - 第二句: 石潭空洞九峰奇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相关注释: 1. 明月照北林,孤鸿有哀音 - 明月照北林:月亮高悬在北方的树林上,象征着宁静和清冷。 - 孤鸿有哀音:孤独的鸿雁发出了哀伤的鸣叫声。这里用“孤鸿”比喻阮嗣宗(字嗣宗),一个性格孤傲、不拘小节的人。 2. 揽衣起坐弹鸣琴,忧思徘徊独伤心 - 揽衣起坐:起身拿衣服擦拭身体。 - 弹鸣琴:弹奏着古琴发出悦耳的声音。 - 忧思徘徊独伤心:内心充满了忧愁
【注释】 1. 与叶宗茂游山村:与叶宗茂一同游览山村。叶宗茂,作者的朋友。 2. 村北村南春事幽:村北村南春天的景色非常幽静。 3. 故人乱后得相求:故人(老友),在战乱之后得以相互寻找到。 4. 仓皇屡作经年别:形容心情极度不安,多次匆匆地分别。 5. 邂逅能无一日留:偶然遇到的人,怎么能没有一天的停留呢? 6. 丁令归时空有恨:指丁令威死后化成仙鸟,飞回北方时常常有遗憾。丁令威,传说中的仙人
【注释】 ①元忠:作者的字。程鲁瞻:作者的朋友,名鲁瞻。家塾:家塾师。②古阆:地名。在今四川南充县北。③蕨薇:两种野菜,这里比喻隐士的生活。④桑榆:夕阳,这里指日暮时分。⑤层霄:云霄,形容高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程鲁瞻送行而作。程鲁瞻即将到任于四川南充县的程家塾,诗人用“万里”和“层霄”两个词,来表达他对于好友赴任的祝贺。全诗以送行为主题,但诗人并没有直接写出送别的场面
【诗句解析】 1. “相逢岁晚诗更诵,燔尽枯槎谈愈纵。”:在岁末时分,我们相逢并共同诵读诗歌。我们谈论的内容非常深入。 2. “短茨低覆结冰花,寒压溪云不成梦。”:我用短木枝覆盖着火堆取暖,上面结了一层冰花;寒冷的天气压得溪上的云雾都难以形成。 3. “竹帛烟销黔首愚,紫芝一曲老商于。”:纸张和竹简上的烟雾已经消散,黔地的百姓愚昧无知。一曲《紫芝》之歌,让我想起了老商人商余。 4.
寄题郑天骏云山楼 广文之孙材且武,身隐关梁谢行伍。 作楼江浒号云山,坐睨江云谁敢侮。 江中舟楫日经过,道上车马何其多。 官纲私载一时集,主人迎客忘讥诃。 掩藏白骨芟林莽,招辑流亡俱安堵。 主人展席客长哦,但云信美休怀土。 惜君不生宣和间,坐销鼠孽应无难。 至今闻说方家洞,能令壮士发冲冠。 请君试上萧王墓,青史无名谁守护。 箫鼓丛祠春复秋,男儿何必生封侯。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写给郑天骏的一首题画诗
次韵谢成府推见赠 名途早日号清修,尚尔祥刑佐一州。 几处干戈犹扰扰,百年襟抱自休休。 时平风物应难见,岁晚功名或可收。 闻道朝廷思用老,苍颜云鬓侍宸旒。 注释: 1. 名途:仕途之路。 2. 日:早晨。 3. 号:称赞。 4. 尚尔:你如此。 5. 祥刑:美好的刑罚。 6. 佐:辅助。 7. 干戈:兵器,代指战乱。 8. 扰扰:纷乱不安。 9. 百年:一生,这里指老年生活。
寄别叶宗茂 元末明初赵汸七律诗鉴赏 1. 诗歌原文 交旧相看不忍分,此生真合断知闻。 坐中总是江南客,幕下谁空冀北群。 数口完归良细事,百年多病等浮云。 由来匡济须人杰,莫把虚名误使君。 2. 译文及注释 - 译文:与朋友重逢时,我们依依不舍地不愿分离,这一生或许真的应该断绝那些不必要的知识和消息。在座的众人都是江南人,而我的部下却大多来自北方。为了家庭的幸福,我们努力经营着细小的事务;然而
欧阳龙生是元代的诗人,字成叔,宋末元初浏阳人,他是欧阳逢泰之子。 欧阳龙生在年少时便从醴陵田氏学习《春秋》三传,并以《春秋》中第的成绩通过国学考试。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元绵州人,徙钱塘,字善之,一字匪石。 博学工古文。 世祖时辟为杭州路儒学正,调崇德州教授,擢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 累迁翰林待制,出佥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鞫狱明敏。 英宗至治间,召为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 泰定帝时,召拜翰林侍讲学士、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均以疾辞。 为人内严而外恕,家贫而行廉。 有后人所辑《巴西集》。 生卒年
刘将孙并非元代诗人,而是宋代的文学家和诗人。他是南宋末年的文人,字尚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文学批评家刘辰翁之子。关于刘将孙的详细介绍如下: 1. 生平事迹:刘将孙生于1257年左右,卒年不详,但大约在元成宗大德中前后在世。他曾任延平教官及临汀书院山长,这些职务显示他在地方教育领域的成就。 2. 文学作品:刘将孙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养吾斋集》四十卷,这是一部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