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疆,原名冒襄,清代诗人
冒襄是一位明末清初时期的文学家,字辟疆,号巢民等,他的生平与作品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
冒襄的生平和作品是了解清代文学的重要窗口。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私谥潜孝先生的清初遗民诗人。冒襄生于1611年,卒于1693年,祖籍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即现在的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覆灭和清朝建立的巨大变迁,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
辟疆,原名冒襄,清代诗人
冒襄是一位明末清初时期的文学家,字辟疆,号巢民等,他的生平与作品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
冒襄的生平和作品是了解清代文学的重要窗口。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私谥潜孝先生的清初遗民诗人。冒襄生于1611年,卒于1693年,祖籍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即现在的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覆灭和清朝建立的巨大变迁,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盐官留滞叹蹉跎,遗老飘零事若何? - 注释: “盐官”:指的是明代的一个地方行政区——苏州府。 “留滞”:指因某种原因滞留在一处而无法前行。 “叹蹉跎”:感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 “遗老”:指年老的知识分子。 "飘零":漂泊不定,形容生活不稳定。 “事若何”:事情如何? 2. 万里烽烟横塞雁,五都荆棘没铜驼。 - 注释: “烽烟”
赠柳敬亭 忆昔孤军鄂渚秋,武昌城外战云愁。 如今衰白谁相问,独对西风哭故侯。 注释: 1. 忆昔:回忆过去。 2. 孤军:单独的一支军队。 3. 鄂渚:古地名,在今湖北武昌一带。 4. 战云:战争的云雾,形容战事紧张。 5. 衰白:衰老的头发。 6. 谁相问:谁会来询问我? 7. 西风:指秋天的凉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写作者与柳敬亭分别的情景
宣德铜炉歌为方坦庵年伯赋 龙眠先生须鬓皤,两朝鼎贵称鸣珂。丝纶世掌遭迁播,邗江卖字书擘窠。 译文:龙眠先生须发皆白,两朝都担任过重要的职务,被称为鸣珂。他的仕途经历丰富,曾在扬州卖字,书法造诣颇深。 注释:龙眠先生:指文征明。鸣珂:指官衔。两朝:指他两次在明朝做官。鼎贵:指地位高贵。 丝纶世掌遭迁播:指的是他在官场上的经历,曾经历过升迁和贬谪。 邗江卖字书擘窠:指的是他在扬州卖字,书法造诣很深。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诗歌内容的能力。 (1)“程君一生湖海客,慷慨悲歌古无匹”意思是:程明士一生游历江湖,豪情壮志无人能比。 (2)“当代谁人更游侠,意气纵横称第一”意思是:当今世上还有谁能比得上他?他的豪迈之气令人敬佩。 (3)“余也愁病隋堤别,片言相托成胶漆”意思是:我也忧愁多病,在隋堤边与程明士告别,你的话就像胶漆一样牢固。 (4)“忆昔君家蜚语连,竹林大阮真可怜”意思是
诗句 台城隋苑总相怜,忆昔萦堤并拂烟。 译文 台城隋苑总相怜,回忆往事萦绕着小堤,烟雾缭绕中显得更加凄凉。 金屋流萤俱寂寞,玉关羁雁苦缠绵。 注释 1. 台城隋苑:台城和隋苑是古代的两座著名宫殿。台城位于南京,曾是南朝皇帝的宫城。隋苑是皇家园林,位于今天南京市玄武湖公园内。两者在历史上都是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2. 总相怜:相互怜惜,表达了一种共同的哀愁和怀旧之情。 3. 忆昔
和阮亭《秋柳》诗原韵 无复春城金缕衣,斑骓蹀躞是耶非。 张郎街后人何处,白傅园中客已稀。 誓作浮萍随水去,好从燕子背人飞。 误传柳宿来天上,一堕风尘万事违。 注释: - 无复春城: 不再有如春天般的城市。 - 金缕衣: 华丽的衣服,此处比喻青春或美好的时光。 - 斑骓: 一种颜色斑驳的马,通常用于描述骏马。 - 是耶非: 是还是不是,表达不确定性,可能指某种情感或状态。 - 张郎:
【注释】 1. 无大师掩关高座客:没有大师,只能隐居在山里。掩关,闭门不出;高座客,隐士的自称。 2. 秋相见以诗示余:秋天的时候见面时送给我一首诗。 3. 今夏无忝重过白下:今年夏天又荣幸地回到白下(南京)。忝,表示惭愧。 4. 倚韵和寄:依着诗韵写一首诗来寄给作者。 5. 历尽中原破衲身:历经中原战乱,身体变得像破旧的布衣。 6. 竹关坚键识前因:竹林里的门关得紧紧的,好像能认识前因后果。
注释: 1. 怪石大小立,冲激发高响。偃仰适所乐,苍莽结幽党。 2. 一望古参横,位置各有像。绿雪拄波帘,喷珠上余颡。 3. 水石角异观,万态堪奇赏。游鱼吹雨丝,俊鸟洗翠氅。 4. 薄舟袅娜行,{氵众}然滞双桨。榜人嗟蹇涩,余意怅遄往。 赏析: 昌田洞,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是江西第一漂的发源地。 这首诗描绘了昌田洞口的景色,以及游客们游玩时的情景。 首句“怪石大小立,冲激发高响
宣德铜炉歌为方坦庵年伯赋 一炉非小关一代,列圣德泽相渐摩。 我今为公作此歌,万事一往何其多。 释义:这把宣德铜炉虽然不大,却代表着一代的皇帝们,他们的德行和恩泽相互影响,逐渐积累。现在我为你作这首《宣德铜炉歌》,感叹万事如潮水般滚滚向前,实在是太多了。 译文:这把小小的宣德铜炉虽然不显眼,但它代表了一个朝代的历史。历代的皇帝们都有着卓越的德行和恩泽,他们的影响是深远的,逐渐地累积起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句作具体的分析。此题的“小秦淮曲”是题目,“何处能令客思消,沿流出郭到红桥。”是第一句,写在秦淮水畔,顺着江流向出城后到了红桥,这两句是说:不知哪里才能消除客人的思念之情?沿着江流出了城以后,到了红桥。这是诗人游赏时所见,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景色的喜爱
金兆蕃是清代诗人,原名义襄,字篯孙,号药梦老人。 金兆蕃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他的诗作体现了他对变法的热情和对时事的关注,这从他的作品《各国订约始末记》中可见一斑。作为清朝晚期的诗人,金兆蕃的生平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在清末时期不仅担任了内阁中书等职,还积极参与经济特科的选拔,展现了他对改革事业的支持。他的一生虽然历经风雨,但依然保持着对文学和艺术的追求,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清江苏嘉定人,字恺似,号松坪。 康熙二十七年进士。 官至侍读学士。 未第时,因荐召对称旨,以布衣赐二品服,充朝鲜采访使。 后及第为官,乃因故连染去官,几遭杀身之祸,久而得解。 有书名,以跌宕流逸见长。 有《杕左堂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