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顺,以明经赐第,为潭州攸县尉、江宁句容尉,改知江州德安,通判袁州,历知建昌、解、坊、邢等州军。
入为度支判官,出为夔州路转运使,徙两浙路,迁知蔡州、泉州、福州。
仁宗嘉祐六年卒,年七十五(《郧溪集》卷二一《刘公墓志铭》)。
今录诗二首。
生卒年:987-1061
刘忠顺,以明经赐第,为潭州攸县尉、江宁句容尉,改知江州德安,通判袁州,历知建昌、解、坊、邢等州军。
入为度支判官,出为夔州路转运使,徙两浙路,迁知蔡州、泉州、福州。
仁宗嘉祐六年卒,年七十五(《郧溪集》卷二一《刘公墓志铭》)。
今录诗二首。
生卒年:987-1061
留题涪州石鱼 七十二鳞波底镌,一衔蓂草一衔莲。 出来非共贪芳饵,奏去因同报稔年。 方客远书徒自得,牧人嘉梦合相先。 前知上瑞宜频见,帝念民饥刺史贤。 注释: 1. 留题涪州石鱼:在涪州的石鱼上题写诗句。 2. 七十二鳞波底镌:指石鱼上有七十二个鳞片,每个鳞片都刻着文字。 3. 一衔蓂草一衔莲:指石鱼上的图案分别刻着蓂草和莲叶。 4. 出来非共贪芳饵:石鱼被人们拿出来欣赏,不是因为贪图它的美丽。
留题资圣寺宗己嘉遁居院幽庵更小,嘉遁称名尊。 展榻殊无地,看山别有门。 潮来供菜圃,云过隔城村。 了毕如来藏,任他风动摇。 译文: 我在资圣寺留下了一首题为《留题资圣寺》的诗。寺庙虽然幽静,但庵堂却更为小巧玲珑,我在这里居住时,自称为“嘉遁”,以示谦逊。 我展开床铺,却找不到地方落脚,只能看着窗外的山景。 潮水涨起的时候,我会去菜园帮忙,云彩飘过时,我也能透过窗户看到远处的村庄。
郑起潜是宋代的诗人,字子升,号立庵,出生于平江(今江苏苏州)。郑起潜的文学成就是以其诗歌见长,他的作品在后世被广泛传颂和研究。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经历 - 科举入仕:郑起潜于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考中进士。 - 官场生涯:他在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开始仕途生涯,先后担任秘书郎、著作郎等职。 2. 文学创作 - 诗歌作品:郑起潜在《南宋馆阁续录》中收录了他的四首诗作
郑獬,字毅夫,号云谷,是宋代的诗人。 郑獬生于北宋时期,他的文学成就在历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位置。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有才华的文学家和官员。他在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考中状元,之后在多个重要的职位上任职,并因其出众的才能受到当时政治力量的影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子敬,一作承敬。 郑侨子。 以父任补官。 累知吉州。 召对言济王冤状,忤权臣,被黜。 理宗端平初,入为左司郎中,兼权枢密副都承旨。 又请为济王立庙,且言三边无备,宿患未除,宜正纲纪,抑侥幸,裁滥赏,汰冗兵,以张国势。 出知漳州,进直宝章阁卒。 有《包蒙》、《中兴纶言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