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候,原名许宗鲁,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90,卒于公元1559
许宗鲁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字东候,号少华,陕西咸阳人。
许宗鲁于1490年出生于当时的陕西省咸宁县。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正德十二年(1517年)考中进士后,进入仕途,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如改庶吉士、任监察御史、右佥都御史等。在政治生涯中,他在湖广学政巡视期间以义训士,使当地风气一变,显示了他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贡献。
东候,原名许宗鲁,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90,卒于公元1559
许宗鲁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字东候,号少华,陕西咸阳人。
许宗鲁于1490年出生于当时的陕西省咸宁县。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正德十二年(1517年)考中进士后,进入仕途,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如改庶吉士、任监察御史、右佥都御史等。在政治生涯中,他在湖广学政巡视期间以义训士,使当地风气一变,显示了他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贡献。
横渠祠 道启乡先哲,名垂世大儒。 宫墙犹阙里,祠宇故横渠。 撒坐缘归正,悬铭为砭愚。 平生勤仰止,何日一抠趋。 注释: 1. 道启乡先哲:指孔子开创了儒家的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的“先哲”是指古代的贤人先圣。 2. 名垂世大儒:指的是孔子的名声和成就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成为了后世的大儒。这里的“大儒”是指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人。 3. 宫墙犹阙里:阙里是孔子故乡的名称
诗句大意是: - 胜览临黄鹤,高才共陆机。倚楼秋月堕,送酒暮云飞。江水摇珠殿,山风动石扉。重来歌慷慨,留眺坐忘归。 这首诗是李白在《登黄鹤楼三首》之一,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以及诗人自己登楼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具体分析: 1. 胜览临黄鹤:这句描述了诗人站在黄鹤楼上俯瞰周围的景象,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西山坡,临近万里长江,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注释】 徐氏南庄:指唐代诗人王维所居的辋川别墅。 闰:九月,农历十月,古代历法中称九月为孟秋,九月之后为仲秋,九月之后的月份称为季秋。因九月有闰月,所以称“闰”。 一年秋未残:一年中的秋季尚未结束。 城南:即辋川别墅所在之地,在长安城东南。 载酒:携带美酒。 楼上复凭阑:登上高楼倚着栏杆。 黄菊:黄色的菊花。 霜前放:霜降前开放。 雨外看:雨后观赏。 病躯:身体虚弱。 可:能够,可以。 不畏
【注释】 ①西苑:唐时皇帝的花园,在长安城西。②青汉:天河。③雕台:指华丽的宫殿。度雨:降雨。④芙蓉殿:即芙蓉宫,是西苑中的一座楼阁。⑤翡翠楼:指蓬莱山上的楼阁,相传为神仙所居。见瀛洲:指看见海上仙山,瀛洲是传说中的仙山之一。⑥浮海:泛舟海上。⑦瀛洲:神话中渤海中三座神山的名称。 【译文】 画阁横跨天河,雕梁玉砌俯视碧波流淌; 苑中的云彩低垂着遮挡细雨,宫中的树木早早地披上秋色; 水抱着芙蓉宫
【注释】 晚渡黄河:傍晚渡河。 落日西山暗,洪河夏涨馀:夕阳西下,河水涨满了两岸的堤岸。 昏黄沈巩洛,浩渺极梁徐:黄昏时,天色昏暗,水色也显得昏暗。河水浩瀚无边,直向远方流去。 鼓听临流驿,灯看远岸渔;频年在行役,倚棹一长吁:听到船上的鼓声,看到河岸边渔火,想起自己多年来奔走在外,于是不禁叹息长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暮色苍茫、水波荡漾的黄河景色图
【解析】 此诗是一首颂东岳的诗。首联写东岳庙祭祀之隆重,颔联写祭祀之庄严,颈联写东岳山之雄伟,尾联写登临东岳的豪迈情怀。 【答案】 ①秩祀严东土(祭祀仪式隆重而严肃) ②明禋冠五宗(祭祀之礼盛大,超过天下诸帝) ③金函神鬼箓(指祭祀用的金函)④玉简帝王封(祭祀时用玉简书封神)⑤海涌中宵日(东海涌起,太阳在夜空中升起)⑥岩留上古松(泰山岩石上保留着上古的松树)⑦凌巀嵲(高耸入云)
【解析】 本题为综合考查题,既考查诗歌内容,又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及赏析要领。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诗内容概括、手法赏析、思想情感等,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最后要注意字数限制。此题中,“禅林”是寺院名,“翠微”指山色青葱,此处借以形容寺院高耸入云;“九日来登四望通”意为九月重阳节登高,放眼四周景物一览无余;“野径霜前惊落木”,写秋霜打在树上,落叶纷纷落下的景象
诗句:石磴仙楼转,江流楚塞长。 译文: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石磴仙楼转,江流楚塞长”开篇,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接着,他写到“翔风喧草树,南国下烟霜”,这里的“翔风喧”形容风吹过草树的声音,而“南国下烟霜”则暗示了他此刻身处南方,感受到了秋天的寒意。 诗中的“指顾苍梧外,瞻依紫极旁”两句,诗人通过仰望星空来表达他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最后
诗句逐句释义与注释: 1. 近郭山林僻,浮空竹树开。 - 解释:接近城市的山中林木稀疏、幽静,空中的竹木显得格外清晰。 - 注释:郭,指城郊。林,树林。僻,偏僻。 2. 潇湘萦素练,云物护丹台。 - 解释:潇湘(今湖南省)的水系如白绸带一般缠绕,云雾环绕着高高的山峰。 - 注释:潇湘,地名,这里比喻清澈的河流。素练,白色丝绸或丝带。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
诗句: 短日凭虚阁,长江动远空。 译文: 白日渐渐西斜,站在高高的阁楼上俯瞰着远方的江水。远处的江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与天边的云彩交相辉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壮丽景色。首句"短日凭虚阁",以“短日”形容夕阳的温柔,而“凭虚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处视野的感受。接着,“长江动远空”一句,描绘出长江水势浩渺,如同天地间最广阔的舞台,引人遐想。整首诗意境开阔,色彩鲜明
明福建漳浦人,字幼玄,一字螭若,又字细遵,门人称石斋先生。 天启二年进士。 授编修。 崇祯初进右中允,曾三次疏救故相钱龙锡,贬三秩,而龙锡得减死。 又屡上疏言诸臣专事互相报复,不顾大局,语刺大学士周延儒、温体仁等,被斥为民。 复起为少詹事,因疏劾杨嗣昌等,下诏狱,旋释出,谪戍广西。 十五年,复故官。 福王即位,用为礼部尚书。 南京陷,唐王即位福州,擢武英殿大学士。 自请往江西图恢复,至婺源遇清兵
明代诗人:张肯,字继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张肯的生平和作品都展示了其文学才华和对南词新声的精通。张肯的诗歌以清丽著称,尤其擅长南词新声。他的书牍也显示出其文采风流。张肯的诗文全集《梦庵集》是后人研究其作品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