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高出翠微中,九日来登四望通。
野径霜前惊落木,海天秋杪送征鸿。
看山把菊还陶令,结社谈玄自远公。
醉里独怜双鬓短,强持乌帽向西风。
【解析】
本题为综合考查题,既考查诗歌内容,又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及赏析要领。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诗内容概括、手法赏析、思想情感等,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最后要注意字数限制。此题中,“禅林”是寺院名,“翠微”指山色青葱,此处借以形容寺院高耸入云;“九日来登四望通”意为九月重阳节登高,放眼四周景物一览无余;“野径霜前惊落木”,写秋霜打在树上,落叶纷纷落下的景象;“海天秋杪送征鸿”意思是说秋天的天空中飞过远行的鸿雁;“看山把菊还陶令”的意思是说观赏山景时想起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结社谈玄自远公”,意思是和朋友们结集讨论玄学,自比魏晋时期的王弼、何晏等人;“强持乌帽向西风”的意思是自己硬撑着帽子迎着西风。
【答案】
译文:
寺院高耸入云,我于重阳节登上了玉泉寺。四周景色尽收眼底。
霜降之前,山路上落叶纷纷飘落。远处天空中,大雁南去,渐行渐远。
观赏山景时想起了东晋诗人陶渊明。与朋友们结集讨论玄学,自比魏晋时期的王弼、何晏等。
强撑着帽子迎着西风,独自赏心。
赏析:
这是一首重阳登高之作。首二句写登高所见之景。首句写登高之寺院;次句点出“九日来登”,言其为九月重阳。三句写登高所感。“霜前”二字,见时间之早,霜降已至,故有“惊落木”之感。“海天秋杪”四字,言远山近水皆成秋色,更增登高之趣。四句写登高之情。“看山”“结社”、“谈玄”,皆因重阳而兴起。五句承上启下,由景及情。六句写友人之盛。陶渊明为东晋大诗人,王弼、何晏为魏晋玄学代表人物,都是当时名士。作者在这里称自己为“强持乌帽向西风”,是自比名士,说自己也像他们一样崇尚玄学。七、八两句写自己独酌独醉。“双鬓短”,是说自己年事已高,头发稀少(一说指杜甫)。“强持乌帽”,是说自己仍强作少年之态,与西风相对。
前四句写景,景中寓情,景情相生,情景交融,境界阔大,气韵沉雄。中间两联写情,情真意切,情深意长。后两联抒情,虽未明言,但感情却十分强烈,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精神风貌。全诗融情入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情景浑一,气象恢弘,格调高雅,意境开阔,风格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