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木,原名蔡汝楠,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16,卒于公元1565
明浙江德清人,字子木,号白石。
嘉靖十一年进士。
授行人。
儿时听湛若水讲学,辄有解悟。
好为诗,有重名。
中年究心经学,知衡州,于石鼓书院为诸生讲经。
后参政江西,与邹守益、罗洪先游,学益进。
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
有《自知堂集》、《说经札记》。
生卒年:1516-1565
子木,原名蔡汝楠,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16,卒于公元1565
明浙江德清人,字子木,号白石。
嘉靖十一年进士。
授行人。
儿时听湛若水讲学,辄有解悟。
好为诗,有重名。
中年究心经学,知衡州,于石鼓书院为诸生讲经。
后参政江西,与邹守益、罗洪先游,学益进。
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
有《自知堂集》、《说经札记》。
生卒年:1516-1565
【注释】 1. 岑山人:指作者的朋友。见问:被朋友问及(答诗)。 2. 谢京华:告别京城。谢,辞别;京华,指繁华的京城。 3. 南州:指南方。寄一家:寄居他乡。 4. 兴似步兵缘嗜酒:意谓饮酒之兴与魏晋时期名士阮籍相似。步兵,指三国时曹魏著名文士阮籍,字步兵。 5. 地如勾漏为丹砂:意谓此地如同古人所说的“勾漏”,即炼丹术的产地,有出产丹砂的美誉。勾漏,古地名,传说中产丹砂的地方。 6.
【注释】: 一还:指重新穿上儒服。初服:指初次戴冠。谢:辞谢,推辞。朱轓:古代一种红色头巾。朱轓的红色,象征官位。自爱:自我珍爱。吾庐:我的小房子。堪避喧:可以躲开喧闹。倒囊收万卷:把书倒过来装,表示收藏了万卷书。倒囊,形容书多如山。玄因:用玄理来作解释。拙宦:指仕途不顺。草千言:写下一千字的文章。院中流水鸣残雨:院子里的溪水在下雨天里流淌。残雨:未尽的雨。窗里青山近小园:窗内是青山
【注释】 云公台:在高座寺内,为唐大诗人白居易所作。台榭:楼台亭阁。 总归:指秋天的景色。红叶:泛指秋天的树叶。 楚江:指长江下游一带。白蘋洲:即“苹洲”,是长江中游的一个地名,在湖北省武汉市附近。 松林:指寺院周围长满松树的地方。月上:月亮升高,指夜晚。言弥静:月光下更显得安静。 阁道:指寺庙中的楼阁通道。钟残:寺庙里的钟声响了又停,停了又响。 莫讶:不要奇怪。郎:这里泛指僧人。贪:贪恋。
泰山书院古柏 泰山的书院里长着一棵古老的柏树,它的树影靠近了书香的气息。 译文:在泰山的书院里,有一棵古老而苍劲的柏树,它的树影轻轻映照在周围的空气中,仿佛与书香的气息相融合。 注释:泰山书院:位于泰山脚下的一所古代学校,以藏书丰富著称。古柏:指书院里的老柏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树影:指老柏树的影子。馨香:比喻香气或美好的品质,这里指书院里散发出的浓郁书香。户牖清:形容房间窗户明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湖边的宁静景象。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词释义和赏析: 1. “秋山积雨”:秋天的山中被雨水笼罩,形成了一片朦胧的景象。 - 关键词:秋、山、积雨 - 注释: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天气多变的时候。这里的“秋山”意味着山中的树木已经逐渐凋零,而“积雨”则暗示着连绵不断的降雨。 2. “湖烟漠漠草萧萧”:湖面上弥漫的烟雾中,草地上草木萧瑟。 - 关键词:湖、烟、漠漠、草、萧萧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出郭偕双彦,登岩扣梵筵。”“出郭”是说离开外城,“偕双彦”即与友人同行。“登岩扣梵筵”意思是登上千佛山的山岩,叩击着佛坛上的法座。 “松云龙洞口,花雨佛楼前。”“松云”是形容松林和缭绕的云雾,“龙洞口”是形容佛塔下石壁上的洞穴。“花雨佛楼前”指花开时像雨点一样飘洒在佛塔前的台阶上。 “济水南流合,华峰北斗连。”“济水”指济水河(即黄河),“华峰”指的是华山
【注释】 ①施广文:即张九龄,唐开元年间宰相,有《感遇》诗。 ②“自觉”句:作者自觉身为外臣,回到故乡后,与家人相聚,十分高兴。“客来稀”,指来客少,没有客人来访。 ③草堂:草屋,诗人家乡的住处。 ④野老:指隐居不仕的人。频呼酒:多次呼唤酒。 ⑤禅家:佛家的修行者。闭关:闭门静坐修行。这里指隐居。 ⑥树近书帷:指树木靠近书帷,指读书人。云冉冉:云缓缓飘动的样子。 ⑦溪喧:溪水喧闹的声音。人语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草堂的描述。 "草堂旧结北山阿,逋客还家洽薜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草堂曾经坐落在北山的山坡上,我像古代的隐士一样归隐,现在回到了这里,一切都很舒适。” "绕院松林岚翠重,满庭蕉叶雨声多。"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院子里的松树和竹林都被一层淡淡的雾气笼罩着,雨打在蕉叶上的声响也很多。” "清樽自对丛花发,高枕无如啼鸟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在喝酒的时候
赴蜀初发明斋南石诸君相送溪上 蔡汝楠诗歌赏析 《赴蜀初发明斋南石诸君相送溪上》是明代诗人蔡汝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赴蜀途中,与友人在溪边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留恋和不舍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赏析: 1. 诗歌原文: 怜余万里向川西,薄暮携舟泛霅溪。 秋霁尚看乡月近,风鸣已忆峡猿啼。 陈情欲疏同乌鸟,奉使聊因访碧鸡。 那得回车东下日
【注释】 行:行走。后园:庭院。新池:指后院的池塘。凿:挖掘。沼:水池。涟漪:水波纹。浴鸟:沐浴于水中的鸟儿。云宿:在云中栖息。参差:参差不齐的样子。菱摇:荷花摇曳。晚依岩岫分寒翠,秋入芙蓉映倒枝:傍晚时,山岩上的树木与翠绿的竹林交相辉映;秋天时,荷花倒映着碧绿的荷叶。一泓:一汪清澈的水。五湖:太湖、杭州西湖等五大湖的总称。情事:指游鱼、浮萍等自然景物。 【译文】 后院挖了一个小池塘
程通是明代诗人,字彦亨。他以其深邃的诗作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程通生于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64年),是徽州府绩溪人。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通过其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评,展现了一个诗人对时代和人民命运的关注。程通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洪武二十三年,他以举人身份被推荐,随后被任命为辽府纪善。建文初年(1398年),燕王朱棣起兵反叛后
刘祖满,字兰雪,一字畹卿。 顺德人。 兰雪生而端庄,幼嗜古书,喜作韵语。 有孝行。 年十四,母目忽瞽,祷以身代。 夜梦神告以燃指,觉如神诲,痛仆于地。 母惊,扪抱大哭,两目遂开。 人以为纯孝所感,州府表其事。 长适何维柏之从孙允衎。 年二十四卒。 著有《丛桂剩稿》、《梅妆阁集》。 事见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九六。 生卒年:?-
刘泰是明代诗人,字世亨,号菊庄。他是浙江海盐人,景泰二年辛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授监察御史,后因公殉职。 刘泰的诗文成就颇为显著。据《约苏文定泛湖》等作品,可见其能诗善文,工行草书。他的诗歌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有描绘自然景色的清新之作,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诗篇,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深厚功力。刘泰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