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诗人马定国,字子卿,茌平人。
他自少志趣不群,宣政末年时曾题诗酒家壁,有“苏黄不作文章伯,童蔡翻为社稷臣”之句,因讥讪得罪而知名。他在阜昌初年游历下时,以诗感齐王豫豫,大悦并授监察御史。后仕至翰林学士,并著有关于《石鼓》的辨文万余言,被学者比作蔡珪的燕王墓辨。
金代诗人马定国,字子卿,茌平人。
他自少志趣不群,宣政末年时曾题诗酒家壁,有“苏黄不作文章伯,童蔡翻为社稷臣”之句,因讥讪得罪而知名。他在阜昌初年游历下时,以诗感齐王豫豫,大悦并授监察御史。后仕至翰林学士,并著有关于《石鼓》的辨文万余言,被学者比作蔡珪的燕王墓辨。
【注释】 吾读漆园书:吾,我;漆园,《庄子》的别称;漆园书,指《庄子·内篇》。秋水一篇足:一篇指《庄子·外篇·秋水》,这是庄周借河伯与海神之问以说明“物各有一主”的寓言。 安用十万言:何需十万言(即《庄子》内外杂篇合为三十三篇)。磊落:胸襟开阔;载:包容;腹,胸怀,这里指胸怀。 北风熟柤梨:北风,指北方的寒风;熟,成熟;柤(zhā)梨,指楂梨,一种落叶果树。《庄子·逍遥游》说:“北冥有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叉的作品,名为《怀高图南》。下面是对每句的逐词释义及译文: 1. 刘叉一狂士,尚得韩愈知。 【注释】刘叉,即唐朝诗人刘叉,因行为狂放不羁而得名;韩愈,唐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与刘叉有师生之谊。 2. 君才百刘叉,知者果其谁。 【注释】刘叉虽才华横溢,但真正的理解者是谁呢? 3. 三随计吏贡,蹑履游京师。 【注释】三次随从官员向朝廷贡献物品,我则穿着鞋在京城中漫游。 4.
岁暮行人竟不来,空吟溪树觅寒梅。 何时消尽关山雪,收拾春风入酒杯。 诗句释义 1. 岁暮行人竟不来: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行人的期待与失望。在一年的末尾,诗人本希望有行旅之人来探访,但最终没有到来。 2. 空吟溪树觅寒梅:描述了诗人独自在溪边,对着寒梅吟咏的场景。这里的“空”字增添了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感觉。 3. 何时消尽关山雪:通过询问的方式表达对战争结束、和平到来的期盼
秋日书事 南山悠悠去天尺,雀寒未晚争投棘。 野人篱落不胜荒,溪欲绝流堆乱石。 小园蔬药知有无,未免杖藜烦两屐。 雾蒙甘菊细茎紫,风动牵牛晚花碧。 邻舍翁归竹几空,秋天日落松窗寂。 小杯翻酒足自娱,闾巷浮沉真可惜。 注释: - 南山:指代诗人所居住的地方。 - 悠悠:形容南山高远而宁静。 - 雀寒未晚:鸟儿还未感到寒冷,仍在努力觅食。 - 投棘:寻找食物。 - 野人:指隐居山野的诗人。 - 篱落
以下是对《村居五首 其二》的逐句翻译与赏析: 1. 诗句翻译:蚕蛹变成蛾,桑树柘树稀少了;海棠花开照窗扉。 2. 译文:蚕变成了蛾,桑树和柘树变得稀少了;海棠花开放,阳光照在窗户上。 3. 注释: - 蚕蛹成蛾桑柘稀:这里的“蚕蛹”指的是幼虫阶段,而“成蛾”则是其变态后的形态。"桑柘"则指的是两种常见的植物,即桑树和柘树。这句话描述的是这两种树木数量稀少的景象。 - 海棠花发照窗扉
长相思 历历春阳被群木,白沙浅水明如鹄。 结庐聊可障雨风,学道未能充耳目。 故人家居紫翠傍,枳篱日落青山长。 岁云晏矣不可见,望尽楚天飞鸟行。 注释: 1. 历历:清晰可见的样子。 2. 春阳:春天的阳光。 3. 群木:许多树。 4. 白沙浅水:白色沙粒和浅水。 5. 明如鹄:明亮如同天鹅。 6. 结庐:筑屋,建房。 7. 聊:姑且。 8. 学道:修行道法。 9. 充耳目:充实自己的视听感官。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情感,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语言特点三方面进行分析。 “红楼翠瓦不禁寒,欲剪梅花去路难”,这两句诗中,“红楼”指的是朱红色的屋檐,“翠瓦”指的是青绿色的屋瓦。这里的“不经寒”是说朱红色的屋檐和青绿色的屋瓦,都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蚀,可见天气之寒,而“不禁寒”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感受。“欲剪梅花去路难”
注释:宣政末年所作。 释义:山杏和山桃花随意开放,红红白白的花朵纷纷扬扬地飘落到楼台上。我要把珊瑚树移植到海底,送给别人观赏,但人家也不会栽种它。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春景的七言绝句诗。诗人以“取次开”、“上楼台”等动词,描绘了山杏、山桃等花随风飘落的场景,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而将“珊瑚树”移植到海底,却又是别出心裁的想法,既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诗句原文: 竹里涓涓雨未晴,日高窗牖受虚明。 数家燕雀青雏出,是处园林绿颗成。 贫觉酒杯真有味,病思丘壑岂无情。 东山旧隐许相过,他日秋原看耦耕。 注释翻译: - 竹里涓涓雨未晴,日高窗牖受虚明。 - 竹里涓涓:形容细雨如同溪流般细腻。 - 涓涓:细小的水流声。 - 雨未晴:雨水还未完全停止。 - 窗牖:窗户。 - 受虚明:受到明亮的光线照射。 - 数家燕雀青雏出,是处园林绿颗成。 - 数家
【注解】: 1. “柿叶”:指秋天的柿子,叶子经霜变红。 2. “鸡栖”:即“鸡栖梧”,形容人闲逸无事。 3. “篘新酒”:用竹筒装新酿的米酒。 4. “萧萧”:草木摇落之声,这里形容秋风扫过竹林的声音。 5. 芋畦(yù qí):种植着芋头的田地。 6. 赏析: 这是一首写农村田园生活的小诗。前两句以景起兴,后两句以情收结。首句写秋色,次句写村居,第三句写村居主人。末句是全诗之眼,点明季节
南朝齐济阴冤句人,字士蔚。 仕宋为奉朝请、员外郎。 入齐,历官右军参军、南康郡丞、平越长史、绥建太守。 才操不群,文多指刺。 好饮酒,尝以蚤虱、蜗虫、虾蟆等为题作赋,又作《禽兽决录》,指刺权贵,文章传于闾巷。 自称“卞田居”,妇为“傅蚕室”。 生卒年:?-500
晋代诗人许翙并非诗人,而是一位东晋时期的道士。他是丹阳句容人,字道翔,小名玉斧,是尚书郎许穆之子。 许翙的生平经历相对简单。他曾经被郡举上计掾和主簿,但最终并没有赴任,而是选择隐居在雷平山下,渴望早些离开尘世。他的这种选择反映出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道家思想的认同。他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存有七首诗,这些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情感。 许翙作为一位道教思想家
金代诗人马定国,字子卿,茌平人。 他自少志趣不群,宣政末年时曾题诗酒家壁,有“苏黄不作文章伯,童蔡翻为社稷臣”之句,因讥讪得罪而知名。他在阜昌初年游历下时,以诗感齐王豫豫,大悦并授监察御史。后仕至翰林学士,并著有关于《石鼓》的辨文万余言,被学者比作蔡珪的燕王墓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