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字立人,又号慵夫、鹤清,是清朝的诗人。
安定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从其作品风格来看,安定诗风豪放,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安定,字立人,又号慵夫、鹤清,是清朝的诗人。
安定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从其作品风格来看,安定诗风豪放,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内容,然后把握诗歌的主旨大意和表现手法,最后进行赏析。 1. “懒逐羊扬道阻修”的意思是:我懒得追随羊群扬起尘土在道路上行走,因为道路太险阻了,所以不想去走。“羊”指羊肠小道;“羊扬”比喻羊肠小道上扬起的尘土。“道阻修”意为路太难走了。“懒逐”,不愿追随,意即不愿意走这条路。诗人借羊肠小道的险恶,表达了对仕途艰难坎坷的不满与无奈之情。 2.
【注释】 籍籍:声名显扬的样子。齿牙:比喻人的口才,这里指说话的本领。西林集:指《西林集》,为元代文学家萨都剌所编诗文集,共四十卷。七子:指“元四大家”之一萨都剌,以及同时代的高棅、杨载、虞集、范椁等人。游神旧日西林迹,照眼清光阆苑花:游神,指游览。阆苑,神话传说中的仙界。旧时在西林(今山西汾阳)有一处园林,诗人曾游过此地。清光,指明亮的月光。 【译文】 声名显赫地供人谈论
乔木撑青五百年,欣瞻墓复故园前。 遐思英爽昭千载,祥发灵芝产九泉。 梅里志言凭凿凿,金华世泽庆绵绵。 子孙此日蘋蘩荐,不负先人清白传。 注释: - 乔木撑青五百年:指古老的树木已经生长了五百年。乔木,高大的树木;撑青,形容树冠宽广。 - 欣瞻墓复故园前:很高兴看到自己的墓地再次回到了故乡的原址。欣瞻,高兴地观看。 - 遐思英爽昭千载:遥远的思念英明而清爽的形象,能够流传千载。遐思,遥远的思念
【注释】 呵冻墨笔题画菜:用冻僵的笔蘸墨水在画上题字。 不着丹青妙自传:不须用丹青(绘画用的朱红颜色)来表现,画中的意韵和情趣已经自然地流露出来。 扶疏忘却画中看:茂盛而繁复的花叶,使人忘记是在画中观看。 适来老圃情如许,写入新图露未干:这一句是说自己刚刚来到园圃时,看到这些花木,心中涌起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 冻笔已开生气动,春园犹带晓霜寒:虽然笔冻了,但仍然能写出生机勃勃的诗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散步堠村看桃花(注释:在村庄里散步,观赏桃花) 2. 次孙旭堂韵(注释:这首诗是次孙旭堂的韵脚) 译文:我在村庄里漫步,欣赏着桃花。这是一首次孙旭堂的诗歌。 3. 前度刘郎来未迟(注释:上次刘郎来访并不晚) 4. 却嫌庄蝶梦魂痴(注释:但我觉得庄蝶的梦魂有些痴) 5. 一村花护编茆屋(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中“赏析”“注释”等字眼,然后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分析出其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此题要求学生注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艺术手法。答题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不踏莲台坐佛床(不入佛门)——自谦;斜披破衲走街坊(不拘小节)——自嘲。
秋草 未报春晖化育功,而今憔悴暮烟中。 清黄半杂平芜色,凄冷仍披君子风。 芦荻岸边秋水白,蓼花滩上夕阳红。 荣枯迭运终千古,造物由来不倒翁。 注释: 1. 未报春晖:没有报答春天的恩泽和养育之恩。春晖,春天的阳光和恩泽。 2. 憔悴:形容人的面色苍白,形容草木因缺乏水分而变得干枯枯萎,这里用来形容秋天的草木凋零,显得憔悴。 3. 清黄:清澈的黄色,指秋日的阳光。 4. 半杂平芜
【注释】 1. 谁识:谁能认识。风流:风度、风采。两鬓霜:形容人已老,鬓发皆白。 2. 梦境无夜不山塘:梦里没有一天不经过山塘。 3. 暮禽:傍晚归巢的鸟。相思树:指情侣约会的地方。 4. 老骥由来不服箱:老马从来不受缰绳束缚。 5. 响屐廊前红粉队:在廊前的红粉中穿响屐。 6. 牡丹亭:在苏州市东北,是明代王兆云所建的私家花园。百花王:园内种植各种花卉甚多,所以称百花王。 7. 名园此日春光遍
无花果 推情不入世浮华,百卉多妍莫漫夸。 果熟人间桃少核,味同海上枣如瓜。 已空色相无花吐,为怕烟尘留叶遮。 一种禅机清熟脑,婆娑窗外碧笼纱。 译文: 无花果 推情不入世浮华,百卉多妍莫漫夸。 (注释:推情,推却世俗之情;百卉,各种花卉;多妍,多种美丽;莫漫夸,不要随意炫耀。) 果熟人间桃少核,味同海上枣如瓜。(注释:果熟,果实成熟;桃少核,桃树的果实内没有核;味同,味道相同;海上
这首诗描述了小补叔(作者自称)模仿鸟鸣的韵律,织布如丝般细腻,将春天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1. 巧弄嘤嘤清且娇:小补叔巧妙地模仿小鸟的叫声(“嘤嘤”),声音清新而娇媚。 2. 先机应在百花桥:小补叔利用先机,捕捉到了春天的气息,仿佛站在百花盛开的桥梁之上。 3. 织来雾縠风丝细:小补叔用丝线织成薄雾状,质地如同丝绸般柔滑细腻。 4. 掷去金梭柳线飘:小补叔轻轻一抛
安祯是清代的诗人。 字乐亭,号九峰僧,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的无锡。他是一位庠生,著有《绿荫园诗集》,展现了其文学才华。在诗作中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蕴含了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见解
朱煌(1772—1849),字辉甫,号勿轩,青县钱海庄(今属沧县)人。 少孤贫,读书刻苦,寒暑无间。 乾隆五十七年(1792)补博士弟子员。 嘉庆九年(1804)举于乡,而时乖命蹇,十上公车不第。 道光六年(1826),大挑知县,签分浙江。 明年出任景宁,寻迁遂昌,道光十五年(1835)重修遂昌县志,任八载,舆颂翕然。 道光十六年(1836),以承修海塘功最,奏调萧山。 道光十七年(1837)
清代诗人“安平”的全称是安俊,字啸石,号彦伯。他不仅是一位有干才的官员,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代表作有《对酒》、《阴雨》等。下面将对安平进行具体介绍: 1. 生平与背景:安平生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原名安俊,字啸石,号彦伯,无锡人。他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不仅担任过议叙府知事,还拥有过人的才干,这些经历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2. 文学成就:安平的作品风格独特
安定,字立人,又号慵夫、鹤清,是清朝的诗人。 安定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从其作品风格来看,安定诗风豪放,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