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沄(1826~1904)是清朝重要诗人之一,也是乾嘉年间重要的文坛领袖和思想家。他出生于江苏南京,自幼接受传统儒学教育,并深受当时盛行的汉学家的影响。他在文学上追求格律美和情韵结合,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有独到之处。

吴沄的作品以诗为主,兼及词、赋等体裁,其中《清稗类钞》中记载“吴沄自刻新碑十四本”,可见其书法之功卓著。“乾隆二十二年(1757)九月,署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以病解职”是他的晚年。

在他的诗作中,“平易疏简的笔法、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描绘”深受后人赞赏。此外,《红楼梦》《金瓶梅词话续钞》等名著与吴沄的作品均有涉及,其诗歌风格也因此备受关注。

在中国近现代乃至当代的历史变革过程中,关于吴沄的研究和纪念逐渐减少。不过通过查阅各类学术文献、传记以及相关文学作品中对他的描述,我们可以大体了解这个时代的诗人风貌和社会变迁的痕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