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华,原名吴怀珍,清代诗人
吴怀珍(1724—1803年),字仲华,号少阳,清初著名诗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在书法、茶艺等方面也有卓越的建树。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涵盖诗词歌赋以及对古今文化的广泛涉猎和评论,并被誉为清代文人中的“笔翰英杰”。
仲华,原名吴怀珍,清代诗人
吴怀珍(1724—1803年),字仲华,号少阳,清初著名诗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在书法、茶艺等方面也有卓越的建树。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涵盖诗词歌赋以及对古今文化的广泛涉猎和评论,并被誉为清代文人中的“笔翰英杰”。
诗句解读 1 轻舟一棹入湖西,和尔行吟过白堤。 “轻舟一棹”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面上,一只轻巧的船儿悠然划过的场景。“和尔行吟过白堤”中的“和尔”可能是指同伴,也可能是泛指周围的自然环境,而“行吟”则暗示了一种悠扬的诗意生活状态。这里的“过白堤”指的是诗人行走在杭州西湖的苏堤之上,与友人一同吟咏,享受着诗和远方的美好时光。 2. 宿雨画桥烟水碧,空山乔木鹧鸪啼。
【注释】 1. 蒋恭亮:人名。东台:地名。 2. 白日欲落风在林,前啸狐狸后悲禽——诗人看到太阳快要下山,风吹过树林,前面有狐狸在嗥叫,后面有鸟儿在哀鸣。 3. 问子行役向何所,大江自北黄河南——诗人问蒋恭亮去哪里?他要去的是大江南岸的黄州。 4. 江水东入海,河流日澎湃——长江向东流入大海,水流汹涌澎湃。 5. 河伯何不仁,屡作人民害——河神为什么不仁义?为什么经常给老百姓带来灾祸? 6.
冯唐墓 汉代名臣墓,风前立马看。 残碑荒藓合,古木野云寒。 流滞年华促,明良际遇难。 挥鞭行不得,回首望长安。 译文: 汉代名臣的墓地,站在马前眺望。 残破的墓碑与生长的青苔相融合,古老的树木和飘浮的云朵显得格外寒冷。 岁月匆匆流逝,国家遭遇了困难时期。 挥动马鞭想要前行却无法前进,只能回头望向长安(当时的都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对过去历史人物的怀念和感慨之作
吴怀珍(1724—1803年),字仲华,号少阳,清初著名诗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在书法、茶艺等方面也有卓越的建树。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涵盖诗词歌赋以及对古今文化的广泛涉猎和评论,并被誉为清代文人中的“笔翰英杰”
李圣就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明代的文学家。李圣就是清代的一位学者和诗人,字景伊,是鄞县人。他以诸生的身份,创作了《莆江诗钞》,其中包含了多篇著名的诗文。 李圣就在于明代的生活背景中,其创作活动与明代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作为一位文学家,他在诗歌、散文等方面都有涉猎,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他的诗作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明代
吴蕴藻,字錂,一字茂孙,号竹隐。清江宁(今南京)人。乾隆十一年进士,曾任国子监学录、光禄寺少卿等官职。 自幼随父宦居于北土。初名郁,世宗时以荫补员外郎,授直隶参议兼督学道。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中举人,五十四年进士及第,改翰林院编修,署侍讲、顺天乡试同考官,并充《经义》副总裁。 雍正元年擢升国子监祭酒兼礼部左侍郎。七年以病告归。十年卒于家。善书画诗文篆刻皆工。其性颖悟绝人,著述极富
清安徽建德人,字玉山。 初从李鸿章司文牍,累保道员。 任津海关道。 中法战争时,奉鸿章命赴海口编民船立团防。 李督畿辅,从赞画立海军,办理轮电路矿及海陆军学校诸事。 擢按察使、署布政使。 中日战时,任前敌营务处。 战后,授四川布政使。 辛丑议和,随鸿章入都,为直隶布政使。 鸿章死,署直督,旋擢山东巡抚。 擢署两江总督,移督两广。 光绪三十三年,告归。 家居十四年而卒。 溥仪为谥悫慎。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