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之,原名雷氏,清代诗人
雷氏并不是一个特定的诗人,而是清代诗人中的一部分。在清朝的文人中,有很多诗人留下了他们的诗作,其中以雷浚、雷和等人较为著名。
雷浚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字深之,号甘溪,吴县人。他生于1814年,卒于1893年,是一位学者,其父亲雷燮琛曾任山东宁海州吏目,咸丰七年(1857年)在任所去世。由于家族背景的原因,雷浚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后来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深受人们喜爱。
深之,原名雷氏,清代诗人
雷氏并不是一个特定的诗人,而是清代诗人中的一部分。在清朝的文人中,有很多诗人留下了他们的诗作,其中以雷浚、雷和等人较为著名。
雷浚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字深之,号甘溪,吴县人。他生于1814年,卒于1893年,是一位学者,其父亲雷燮琛曾任山东宁海州吏目,咸丰七年(1857年)在任所去世。由于家族背景的原因,雷浚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后来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深受人们喜爱。
【注释】 元宵:正月十五,也称上元、元夕、灯节。 共:一起。 翠翘:指女子头上的发饰。这里以“翠翘”代指女子。 见:看见。 迢迢:遥远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亡夫的诗。诗的开头两句是说:去年我们一起赏灯闹元宵,窗前我为夫君拂去翠翘。 翠翘,指女子所戴的一种发饰。这里以翠翘代指女子。诗人回忆去年元宵节时的情景,那时自己和丈夫一起赏灯,她为丈夫拂去头上的翠翘,两人欢聚一堂,共度良宵
【注释】 雁字:古人常以雁群南归,组成“人”字形的雁阵来比喻人的团聚。此处指雁阵。 薰风:暖风。 无奈:无可奈何。 祝融:火神祝融氏,传说中炎帝的臣子。《山海经·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上林:汉代宫苑名,汉成帝时所建。 传信:传递消息。 笔笔写孤贞:每一笔画都象征着孤独而坚定的意志。 【赏析】 这首诗是咏物诗,以雁阵为题,借雁阵这一自然现象表现诗人的志向和情操
雷氏并不是一个特定的诗人,而是清代诗人中的一部分。在清朝的文人中,有很多诗人留下了他们的诗作,其中以雷浚、雷和等人较为著名。 雷浚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字深之,号甘溪,吴县人。他生于1814年,卒于1893年,是一位学者,其父亲雷燮琛曾任山东宁海州吏目,咸丰七年(1857年)在任所去世。由于家族背景的原因,雷浚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后来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黄钧宰是清代的诗人。以下是对黄钧宰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简介:黄钧宰,字振钧,号天河生,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生于1826年,卒于1895年,江苏淮安人。他性情好词赋,不乐制艺,一生中多次遭遇挫折,中年丧偶后更加孤寂。 2. 艺术成就:黄钧宰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他的戏曲著作《比玉楼传奇》四种,分别是《十二红》、《管城春》、《梦呼么》、《鸳鸯印》。他的这些作品反映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蔡国琳,字玉屏,号春岩、遗种叟。 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 祖父名福,字锦宗,生员。 父名懋亭,字汝博,号观澜,廪生,候补州同,俱显正。 当时以三世儒学之家,全台靡不艳称。 国琳九岁能诗,咸丰八年(1858)十六岁入泮,同治二年(1865)廿三岁补廪生。 同治十三年(1874)偕宜兰进士杨士芳、台南举人王蓝玉等人禀请当局修建延平郡王祠。 光绪八年(1882)中举,与林纾同榜。
管同(1780—1831),清代诗人,字异之,江苏上元(今南京)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还是姚鼐的高足弟子,其诗词及文学成就在当时与梅曾亮齐名。 管同的文学生涯始于道光五年(1825年),他在科举考试中一举成功,并被选入安徽巡抚邓廷桢幕僚。在邓廷桢幕中,他得以与方东树、梅曾亮、刘开等同僚交流,这些人都是姚鼐的门生,他们共同遵循着姚鼐的学术和文风,被称为“鼐门下著籍者众,惟同传法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