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诗句】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有一种东西浑然一体,先于天地产生。它静寂啊清虚啊,独自存在却不改变,循环运行却没有危险。这可以作为天地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姑且称呼它为“道”。勉强给它命名叫做“大”。道的运行就像消逝,消逝就如远去,远去又返回来。所以道伟大,天伟大,地伟大,人也伟大。宇宙中有四大(即天、地、水、火),而人只是其中的一份子。人们学习大地,大地学习天空,天空学习道,道却顺应自然。
【赏析】
这首诗是《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的内容。老子在这一章中阐述了“道”的概念。他认为“道”是一种无形无象的混同之物,它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和起源。接着,他又提出了“道”的运动特性:它寂静而清虚,独立而不变,循环运行而没有危险。最后,他提出“道”可以作为宇宙的本原,并强调了“道”顺应自然的原则。这一章的核心思想是“道”的不可言传与不可名状,以及“道”的自然本性。
在解读这一章时,我们需要注意几个关键词:“混成”,“寂兮寥兮”,“独立”,等等。这些词语都描绘出了“道”的独特属性,使得“道”成为了一个既神秘又实在的存在。同时,老子也强调了“道”的循环运动特性和对自然的顺应原则。这些都体现了他的道家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