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计,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术;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积财货、琦玮、珠玉、白璧、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墟。

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

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钳而纵,可钳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鬼谷子《飞钳篇》原文: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可钳而纵,可钳而横;

可引而东,可引而西;

可引而南,可引而北;

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译文:
如果将飞钳运用于人际交往,那么就可以让对方空着手前来,却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并且不会失去平衡和节制。可以钳制对方而不让他们反抗,也可以钳制对方而不让他们嚣张;可以引他们向东去,也可以引他们向西去;可以引他们向南走,也可以引他们向北走;即使把他们引回来或翻转过来,也仍能够保持自己原有的原则和分寸不丧失。

关键词解释:

  1. 飞钳(Feiqian):指一种策略或技能,用于在人际交往中控制和引导他人的行为和态度。
  2. 用于人(yong ren):指把飞钳运用于与他人交往时。
  3. 空往而实来(kōng wǎng ér shí lái):让对方空手而来,实际上却得到了好处或利益。
  4. 缀而不失(zhuì ér bù shī):保持平衡和节制,不失去分寸或原则。
  5. 可钳而纵(kě qín ér zòng):可以钳制对方但不让他们反抗。
  6. 可钳而横(kě qín ér héng):同样可以钳制对方,但可以使他们感到沮丧或气馁。
  7. 可引而东(kě yǐn ér dōng):引导对方向东走。
  8. 可引而西(kě yǐn ér xī):引导对方向西走。
  9. 可引而南(kě yǐn ér nán):引导对方向南走。
  10. 可引而北(kě yǐn ér běi):引导对方向北走。
  11. 可引而反(kě yǐn ér fǎn):引导对方反过来走。
  12. 可引而覆(kě yǐn ér fù):引导对方倒着走。
  13. 虽覆(sui fù):即使被推翻或颠倒。
  14. 能复(néng fù)不失其度(néng fù bù shī qí dù):仍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准则和尺度不丧失。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对比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鬼谷子《飞钳篇》中关于“飞钳”这一策略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它强调了在人际交往中灵活运用“飞钳”的技巧,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和目标。同时,诗中的“飞钳”并非单纯的威胁或强制手段,而是包含了智慧、谋略和策略在内的综合运用。它既可以钳制对方,也可以引导对方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前进。这种策略的应用需要高度的智慧和判断力,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总的来说,这首诗是鬼谷子对“飞钳”策略的深入阐述,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智谋文化和人际交往技巧具有重要的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