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钳之术。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钳,故归之不疑也。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实,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忤”是逆的意思;“合”是顺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如果不是最聪明、最圣明的人(指圣人),就不能驾驭时势;不是费尽心思苦思苦想的人,就不知道怎样去解决现实问题;不是能够用心观察事物细微情感的人,就无法获得成功;材质不聪明的人,就不适合用兵打仗;不忠诚老实没有根据的人,就不懂得如何识别别人;所以顺应和违背的原则,必须自己衡量自己的才智、智慧和能力,估计自己的短处和长处,了解远近的利害得失,才可以前进,也可以后退,也可以纵横自如。

【答案】

译文:不是最高明的人不能治理国家,不是费尽心思思考问题的人无法解决现实问题,不是用心观察事物细微情感的人,无法取得成就,不是聪明伶俐的人,不适合用兵打仗;不忠诚老实没有根据的人,就无法识别别人。因此顺应和违背的原则,必须自己衡量自己的才智、智慧和能力,估计自己的短处和长处,了解远近的利害得失,才能前进,也可以后退,也可以纵横自如。

赏析:

此篇主要论述了治国用兵的道理。作者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高超的才能、睿智和谋略才能驾驭世道;而用人者必须懂得人有长短,才知人善任。如果统治者能知己之所长,就能因材施政;如果统治者能知人之所短,就能防微杜渐,使天下无大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