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钳之术。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钳,故归之不疑也。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实,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以及相关的赏析:
1. 凡趋合倍反:
- 意译:在追求与反对之间不断循环。
- 分析:反映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常见的矛盾心态,即希望获得赞同同时又害怕被孤立。
- 赏析:此语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2. 计有适合:
- 意译:策略和行动需要适应环境,符合实际情况。
- 分析:强调了灵活应变的重要性,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方法。
- 赏析: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无为理念,即顺应自然规律行事。
3. 化转环属,各有形势:
- 意译:变化无常,形势各异,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策略。
- 分析:指出了政治和军事领域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 赏析:反映了《鬼谷子》对于实际政治操作的深刻理解和指导。
4. 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 意译:反复思考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策。
- 分析:强调了决策过程中的深思熟虑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 赏析: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应避免冲动和盲目,要有充分的准备和计划。
5. 圣人居天地之间:
- 意译:圣人存在于世界之中,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影响着天地间的一切。
- 分析:突出了圣人在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和影响力。
- 赏析: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紧密相连。
6. 立身御世,施教扬声:
- 意译:通过修身、治理国家、传播知识等方式来影响世界。
- 分析:描述了圣人的社会职能和个人责任。
- 赏析:强调了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7. 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
- 意译:必须根据事物的时机和条件,观察自然的节气和季节变化。
- 分析:体现了古代智者对自然界变化的敏锐观察和利用能力。
- 赏析: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以及利用自然力量进行社会管理的理念。
8. 因知所多所少:
- 意译:根据已知的信息和情况,评估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
- 分析:强调了信息筛选和重要性判断的重要性。
- 赏析: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学会甄别重要信息,做出明智决策。
9. 与之转化:
- 意译: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转化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策略。
- 分析:体现了《鬼谷子》中的权变思想,强调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
- 赏析:指出了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
10. 必有反忤:
- 意译: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反对和冲突的情况。
- 分析: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 赏析:提醒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有应对反对和挑战的准备。
通过对《忤合》这一篇章的逐句释义和赏析,我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鬼谷子》的思想内涵,还能够从中得到关于处世、治国、为人处世的启示。这些原则和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社会和自我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