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兵法《始计篇》

孙子曰:“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

孙子说:“在战争尚未开始之前,就能通过庙算预见胜利的,其得到的计算结果一定很多。反之,如果战争尚未开始,就预见不到胜负了,那就只能得到很少的计算结果。即使得到的计算结果再多,也不如一开始就有准确的判断。更何况,没有计算的结果呢?”通过这些观察来看,胜负已经很明显了。

注释:

  1. 孙子(约公元前3至公元前5世纪)为中国古代军事家、哲学家、兵法家,被誉为“兵圣”。他的理论影响了后世无数人,包括拿破仑和诸葛亮等。
  2. 庙算:一种军事策略中的概念,即对敌我双方实力进行深入分析和预测的一种方式。
  3. 得算:指通过计算得出的胜利或失败的可能性。
    赏析:
    这首诗是孙子《始计篇》中的一段文字。它强调了战争中庙算的重要性。庙算是指在战争开始前,通过对敌我双方力量的评估和预测,制定出相应的战略计划。这种策略可以确保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诗中提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战争还没有开始,就已经通过庙算预见到了胜利,这种情况下,得到的计算结果一定是很多的;另一种情况是战争还没有开始,就已经预见不到胜负了,这种情况下,只能得到很少的计算结果。这两种情况都说明,只有通过深入的庙算,才能准确预测战争的胜负。
    孙子提出了一个观点:“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他认为,即使是在战争还没有开始之前,如果能通过庙算预测到胜利,那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不能预测到胜负,那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没有进行庙算,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个观点表明了庙算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战争中的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