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孙子兵法 · 作战篇
故兵贵胜,不贵久。
-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战争中,最重要的是胜利,而不是持久。”
- “故”:这里是强调的意思,表示这是一个重要的观点或原则。
- “兵贵胜”:意思是战争的关键在于胜利,而不是长时间的消耗。这句话强调了速战速决的重要性。
- “不贵久”:意味着不应该追求长期的战争,因为这样会浪费人力、物力,甚至可能导致国家的灭亡。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 这句诗的意思是:“了解战争的人是民众的首领,是国家安危的关键。”
- “故”:再次强调,这里指的是一种普遍的观点或原则。
- “知兵之将”:意思是懂得军事的人,即那些能够指挥军队的人。在这里,他们被视为民众的领导者。
- “民之司命”:意思是民众的命运掌握在他们的手中。这里的“司”可以理解为掌管、控制的意思。
- “国家安危之主”:意思是国家的安危取决于这些懂得军事的人的决策和行动。在这里,“主”指的是国家的核心领导者,也就是君主。
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个重要观点:战争中最重要的是胜利,而不是长期的消耗。它强调了速战速决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国家的安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懂得军事的人的决策和行动。这种思想对于理解战争的本质和国家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