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罕:春秋时期鲁国的贤人,孔子的弟子。匡:地名,在今天的河南省禹县一带。子畏于匡:指子罕曾在匡地被囚禁过。

译文:

子罕曾经被囚禁过匡地。他叹息说:“文王去世以后,他的学说和事业不就在我这儿吗?上天如果将要丧失这种文化,那么那些后来的人就无法继承它;如果还没有丧失这种文化,那么匡地那些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注释:

  1. 子畏于匡:子罕曾经被囚禁过匡地,因此被称为“子畏”。
  2. 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意思是“文王已经去世了,他的学说和事业难道不就在这里吗?上天如果要丧失这种文化,那么那些后来的人就无法继承它;如果还没有丧失这种文化,那么匡地那些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赏析:
    这首诗是孔子的学生子罕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哲学思考的记录。子罕在匡地被囚禁的经历让他感到悲哀和无奈,他认为自己的一生就是为了继承和发展文王的学说和事业,而上天却有意要使他失去这个机会。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坚信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认为只要天道没有丧失这种文化,那么匡地的人们就无法将他怎么样。这种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