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采就变得粗野,文采胜过了质朴就变得虚假。只有质朴和文采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君子。”

【注释】:

  • 质胜文则野:质,指朴实无华;文,指华美有文采;野,指粗俗不文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质朴超越了他的文采,他就会显得粗野;如果一个人的文采超过了他的质朴,他就会显得虚浮不实。
  • 文胜质则史:史,指过于华丽的文辞,失去了朴实的本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文采超过了他的本质,他就会变得像史书一样空洞而无实际意义。
  • 文质彬彬:彬彬,形容文采与质朴相得益彰,恰到好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当一个人既有质朴又富有文采,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有教养、有品位的君子。

【赏析】:
这是孔子在《论语·雍也篇》的第十八章中的一句话。孔子在这里强调了质朴与文采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平衡。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是既质朴又有文采的人,这样的人才能达到“文质彬彬”的境界,即文采与质朴相得益彰,恰到好处。这种境界体现了儒家对于人的品质、修养和行为方式的高度重视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