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诗句:

论语·雍也篇·第二十二章: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
樊迟询问关于“知”的问题,孔子回答说:“致力于民众的利益,尊敬鬼神但保持距离,这可以被认为是智慧。” 接着樊迟又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总是把困难放在前面,把收获放在后面,这可以被认为是仁。”

注释:

  1. 务民之义:致力于民众的利益。
  2. 敬鬼神而远之:尊敬鬼神但不过分亲近或依赖。
  3. 先难而后获:面对困难时不退缩,成功后才获取利益。
  4. 仁者:指有仁德的人。
  5. 难后获:在困难面前表现出坚韧和决心。
  6. :这里是动词,意思是能够做到某事。
  7. :此处意为是。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两个问答形式表达了孔子对于智慧与仁德的理解。孔子认为,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知道如何行事(务民之义),还在于对未知事物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他进一步强调,真正的仁德是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而不是在成功之后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两个方面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