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够广泛地为人民做好事,帮助许多人,这样行吗?可以称为仁人吗?”孔子说:“为什么要专门去追求仁呢,一定要成为圣人吗?尧舜尚且觉得困难。仁人,自己要立身作则,也要使别人能够自立;自己要通达,也要使别人通达。能从身边小事做起,用譬喻来说服别人,这样就可以算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译文:
子贡问:“如果一个人能够广泛地帮助民众,使他们得到实惠,这可以吗?这算是仁德吗?”孔子回答说:“为什么不专门去追求仁呢?一定要成为圣人吗?尧和舜还觉得困难呢!因为仁人首先要自己做到仁,然后帮助别人也做到仁。他希望自己也通达,也希望别人也通达。他可以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用比喻来启发人们。这就是仁的方法。”

注释:

  • 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shì)。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九岁。春秋后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去世后,曾受封于鲁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子曰:这是引述孔子的话。“子曰”是古代的一种表达方式,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孔子说”。
  • 何事于仁:为什么一定要追求仁呢?这里的“事”指追求,“于”表示针对。
  • 必也圣乎:一定要成为圣人吗?这里的“必也”表示必须,“圣”指圣人。
  • 尧舜: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分别姓伊祁氏与姚氏,名丹朱,舜为有虞氏。在《论语》中,他们常被用来象征理想中的君主或圣贤。
  • 夫仁者:那个仁的人。“夫”在这里用作动词,相当于“那个”。
  • 己欲立而立人:自己想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这里的“己”指自己,“立”指站稳。“立人”意味着帮助他人站稳。
  • 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要通达,也要让别人通达。这里的“达”指通达,“达人”意味着帮助他人通达。
  • 能近取譬:可以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以比喻来启发人们。这里的“能近取譬”意为善于运用身边的事物作为例子。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仁德的讨论,通过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形式展开。孔子强调,仁德并非专指追求成为圣人,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帮助他人,让每个人都能够自立、通达。这种仁爱的精神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用比喻的方式去启发和影响他人。这种思想强调了仁德的实践性和普遍性,认为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够传播仁爱的力量,使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