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注释】:

  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孔子认为公冶长是可以娶为妻的,尽管他在狱中,但他没有犯罪。于是孔子把自己的儿子嫁给了他。
    【赏析】:
    这是一篇记录孔子评价一个人的故事。孔子评价一个人,首先会看这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道德标准,然后才会考虑他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因素。在这个例子中,孔子评价的是公冶长,一个在狱中的人。孔子认为公冶长没有犯罪,所以可以把他的女儿嫁给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质比他的出身更重要。无论一个人的出身如何,只要他有良好的品质,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同时,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以德服人”的观念,即通过品德来影响他人。
    这个故事依然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和他人的品德,而不是只看表面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