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释】:

  1.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译:有人问:“子贡(即孔丘弟子颜回)很仁义,却不善于说话。”
  2.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孔子说:“为什么要花力气去学那些讨好人的本领呢?这样会使别人讨厌你。如果你不知道他的仁爱,那么他怎么用你的好话呢?”

【赏析】: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和思想。《公冶长篇·第五章》讲述了孔子对他的学生子贡的评价,以及他对“佞”(善于言辞但不真正懂得仁义)的态度。

孔子在这里强调了一个核心价值观,那就是真正的道德修养不仅仅在于言语上的表现,而在于内心的仁德。他批评子贡虽然外表表现出仁慈,但缺乏实际行动和真诚的情感。孔子提倡的是内诚外仁的人格,认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真实情感都不了解,如何能真正做到仁呢?

孔子对善于言辞但不真正懂得仁义的人持批判态度,他认为这种人只会使用花言巧语来讨好他人,但却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这种虚伪的行为不仅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会招致他人的反感和厌恶。

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个重要观点:真正的善良和智慧不在于华丽的言辞,而在于内心的真诚和对他人的关爱。通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真实、真诚待人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