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对曰:“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彊不暴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百姓并进,有司不侵,民和政平;不以威彊退人之君,不以众彊兼人之地;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为众屏患,故民不疾其劳:此长保威彊勿失之道也。失此者危矣!”吴王忿然作色,不说。
晏子曰:“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遂不复见。
晏子使鲁鲁君问何事回曲之君晏子对以庇族第十二
晏子使鲁,见昭公,昭公说曰:“天下以子大夫语寡人者众矣,今得见而羡乎所闻,请私而无为罪。寡人闻大国之君,盖回曲之君也,曷为以子大夫之行,事回曲之君乎?”
晏子逡循对曰:“婴不肖,婴之族又不若婴,待婴而祀先者五百家,故婴不敢择君。”
晏子出,昭公语人曰:“晏子,仁人也。反亡君,安危国,而不私利焉;僇崔杼之尸,灭贼乱之徒,不获名焉;使齐外无诸侯之忧,内无国家之患,不伐功焉;鍖然不满,退托于族,晏子可谓仁人矣。”
【诗句释义】
晏子对曰:“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彊不暴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百姓并进,有司不侵,民和政平;不以威彊退人之君,不以众彊兼人之地: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为众屏患,故民不疾其劳:此长保威彊勿失之道也。失此者危矣!”
【译文】
晏子回答说:“先要保护人民然后才是保护自身,首先施行恩惠再进行惩罚;强者不欺负弱者,尊贵的不侮辱卑贱者,富有的不轻视贫穷的人;百姓一起进步,官吏不侵犯他们,民众和睦政治清明;不因强力而迫使国君退位,不因人多势众而兼并他人领土;他们处理事务,是为了时代禁止暴行,所以他们不会违背自己的志向;他们用兵,是为了保护大众免受祸患,所以他们不会让百姓感到劳苦:这就是长久保持威严而不失去的方法啊!如果失去了这种方法,那么国家就会危险了!”吴王听了之后,脸色一变,不高兴了。
【注释】
庇族第十二:晏子使鲁鲁君问何事回曲之君晏子对以庇族第十二。
庇族第十二:指齐国的晏婴家族。晏婴是齐国人,他的家族世代担任官职,在齐国很有势力。
晏子出:晏子离开鲁国。
昭公: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
说:称赞。
寡君:谦辞,指自己。
请私而无为罪:请求您不要追究我的过错。
齐外无诸侯之忧,内无国家之患:齐国没有其他国家的威胁,国内也没有祸患。
【赏析】
本段主要讲述的是晏婴的仁德行为。晏婴是一个正直、善良且有智慧的人,他始终把百姓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稳定作为自己的责任。他对待君主的态度非常谨慎,从不因权势而欺压百姓,也不因权力而滥用暴力。他的行为举止都体现了他的仁德品质,因此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