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对曰:“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者其人也。故诸侯并立,善而不怠者为长;列士并学,终善者为师。”
景公问富民安众晏子对以节欲中听第七
景公问晏子曰:“富民安众难乎?”
晏子对曰:“易。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行此两者而已矣。”
景公问国如何则谓安晏子对以内安政外归义第八
景公问晏子曰:“国如何则可谓安矣?”
晏子对曰:“下无讳言,官无怨治;通人不华,穷民不怨;喜乐无羡赏,忿怒无羡刑;上有礼于士,下有恩于民;地博不兼小,兵彊不劫弱;百姓内安其政,外归其义:可谓安矣。”
景公问诸侯孰危晏子对以莒其先亡第九
景公问晏子曰:“当今之时,诸侯孰危?”
晏子对曰:“莒其先亡乎!”公曰:“何故?”对曰:“地侵于齐,货竭于晋,是以亡也。”

晏子对曰:“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者其人也。故诸侯并立,善而不怠者为长;列士并学,终善者为师。” 译文: 晏子回答说:“《诗经》中说:‘仰望高山,瞻望大道。’这句话是指那个人的德行。所以当诸侯并存时,品行善良而不懈怠的人就会受到尊敬;在学者中,始终学习完善,最终成为老师的就是那个人。

景公问富民安众难乎? 译文: 景公问道:“治理百姓使他们富裕、安定,这难道不是很难吗?” 译文: 晏子回答说:“只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欲念,减少不必要的欲望,就能使百姓富足。如果国君能够倾听意见,那么百姓自然会感到安宁。”

景公问晏子曰:“富民安众难乎?” 译文: 景公又问晏子:“治理百姓使他们富裕、安定,这难道不是一种困难的事情吗?” 译文: 晏子回答说:“只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欲念,减少不必要的欲望,就能使百姓富足。如果国君能够倾听意见,那么百姓自然会感到安宁。”

晏子对曰:“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行此两者而已矣。” 译文: 晏子回答说:“如果能控制自己的私欲,减少浪费,那么百姓就会因此而变得富有;如果国君能够听取不同意见,那么国家就会因此变得更加稳定和谐。这就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所在。”

景公问国如何则谓安晏子对以内安政外归义第八 译文: 景公问晏子:“国家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定呢?” 译文: 晏子回答说:“只要国君能够处理好内政,同时让民众感受到国家的公正和正义,那么国家就自然而然地会实现安定。这是治国的根本。”

景公问晏子曰:“国如何则可谓安矣?” 译文: 景公再次询问:“怎样才能让国家真正安定下来呢?” 译文: 晏子回答说:“国家要实现真正的安定,不仅需要国君的智慧和才能,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景公问诸侯孰危晏子对以莒其先亡第九 译文: 景公询问:“目前哪些国家最危险呢?” 译文: 晏子回答说:“从地理位置上看,莒国可能首先灭亡。因为莒国地处边境,与其他国家的交往相对较少,这使得它更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威胁。”

景公问晏子曰:“当今之时,诸侯孰危?” 译文: 景公询问:“在当今世界上,哪些国家是最危险的呢?” 译文: 晏子回答说:“从地理位置上看,莒国可能首先灭亡。因为莒国地处边境,与其他国家的交往相对较少,这使得它更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威胁。”

景公曰:“何故?” 译文: 景公疑惑地问:“为什么?” 译文: 晏子回答说:“因为莒国的地理位置特殊,它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小,资源相对匮乏。这使得它更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威胁。而其他国家虽然强大,但也都有自己的问题存在。”

晏子对曰:“地侵于齐,货竭于晋,是以亡也。” 译文: 晏子的答案是:“由于齐国的土地被侵占,晋国的财富被耗尽,所以莒国可能会首先灭亡。” 这个答案揭示了莒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