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曰:“善哉!诗有之曰:‘进退维谷。’其此之谓欤!”
叔向问正士邪人之行如何晏子对以使下顺逆第十九
叔向问晏子曰:“正士之义,邪人之行,何如?”
晏子对曰:“正士处势临众不阿私,行于国足养而不忘故;通则事上,使恤其下,穷则教下,使顺其上;事君尽礼行忠,不正爵禄,不用则去而不议。其交友也,论身义行,不为苟戚,不同则疏而不悱;不毁进于君,不以刻民尊于国。故用于上则民安,行于下则君尊;故得众上不疑其身,用于君不悖于行。是以进不丧亡,退不危身,此正士之行也。
邪人则不然,用于上则虐民,行于下则逆上;事君苟进不道忠,交友苟合不道行;持谀巧以正禄,比奸邪以厚养;矜爵禄以临人,夸礼貌以华世;不任上则轻议,不笃于友则好诽。故用于上则民忧,行于下则君危,是以其事君近于罪,其交友近于患,其得上辟于辱,其为生偾于刑,故用于上则诛,行于下则弑。是故交通则辱,生患则危,此邪人之行也。”

诗句

叔向曰:“善哉!诗有之曰:‘进退维谷。’其此之谓欤!”

译文

叔向问正士和邪人的行为方式如何,晏子回答说:正士处在权势中不偏私,对国家有益就养育百姓而不忘初心;得势时就事奉君主,失势时就教育百姓;得宠时尽忠诚,不得爵禄时则离开而不议论他人。他的交友之道是:论及个人义行,不为苟且之情所动,不与朋友同流合污,不毁谤于君上,不因刻薄民众而使国家尊贵。所以正士在上位则百姓安宁,在下位则君主尊荣。因此得众者不疑自身,得君王信任不悖道行。因此前进不丧失生命,后退不危及自身。这是正士的行为准则。

赏析:

这首诗主要阐述了君子(正士)和小人(邪人)行为准则的差异。君子处世公正无私,对待国家和人民都持有一颗善良的心态,无论是处于高位还是低位,都能够做到心安理得。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考虑,即使面对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或者逃避,而是会尽力去解决。而小人则相反,他们为了一己之私,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他们的处世态度和行事原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只会考虑自己的得失。这种心态和行为方式注定了他们的失败和灭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