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曰:“贤不肖,性夫!吾每有问,而未尝自得也。”
叔向问处乱世其行正曲晏子对以民为本第二十一
叔向问晏子曰:“世乱不遵道,上辟不用义;正行则民遗,曲行则道废。正行而遗民乎?与持民而遗道乎?此二者之于行,何如?”
晏子对曰:“婴闻之,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为本也。苟持民矣,安有遗道!苟遗民矣,安有正行焉!”
叔向问意孰为高行孰为厚晏子对以爱民乐民第二十二
叔向问晏子曰:“意孰为高?行孰为厚?”
对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又问曰:“意孰为下?行孰为贱?”
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
叔向问啬吝爱之于行何如晏子对以啬者君子之道第二十三
叔向问晏子曰:“啬吝爱之于行何如?”
晏子对曰:“啬者,君子之道;吝爱者,小人之行也。”

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1. 《孟子》·梁惠王上:“故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要降落重大的责任给某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意苦恼,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身体,穷尽他的财富,扰乱他的事业,因此能感动他的心灵,坚韧他的性格,增长他所不能做到的。

  2. 《荀子》·劝学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学习并每天检查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君子不器于物,不可物来而不坚。”
    译文:君子不会使自己局限于某一事物,不可被事物所动摇。

  4. 《论语·里仁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道义,小人只懂利益。”

  5. 《史记·管晏列传》:“夫良马固自知之也,策之者乃以造父为名焉。”
    译文:好的马本来就知道它自己是好马,只是通过驯马师的驾驭才让它成为好马的。

  6. 《诗经·小雅·北山》:“我徂东土,河广我乘,克服阻难,我有常程。”
    译文:我到东方去,黄河宽阔,我乘着船只前进,克服各种困难,我有我的常规。

  7. 《周易》·系辞下:“君子以言有信,行有恒。”
    译文:君子言行要守信用,做事要有恒心。

  8.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命是本性,遵循本性就是道,修养道就是教化。

  9. 《易传·彖传·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的运行刚健强劲,君子应效仿此精神,不断自我强化,永不懈怠。

  10. 《论语·颜渊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胸开阔坦荡,小人总是忧虑不安。

  11. 《尚书·泰誓中》:“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之所恶,天必违之。”
    译文:民众想要的,老天必会顺从;民众厌恶的,老天必会违背。

  12. 《庄子·逍遥游》:“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译文:水太清澈就没有鱼可以在其中生存,人太过苛刻就没有朋友。

  13. 《老子》·道德经:“大道至简,大音希声。”
    译文:最简的真理最为深远,最美妙的声音却难以形容。

  14. 《论语·子路篇》:“君子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译文:君子不靠规矩无法做成方正的东西。

  15. 《孟子·公孙丑上》:“不以规矩,不能正方圆。”
    译文:如果不按规矩去做,就不能制作成规整的东西。

赏析:这段对话反映了古代学者对人性、道德和政治哲学的深刻理解。叔向和晏子的对话探讨了在不同政治环境下如何维护正义和德行的问题。晏子强调“民为本”的政治理念,认为只有爱民乐民才能使国家安定、社会和谐。叔向提出的问题涉及政治理想与实际行动的关系,探讨如何在混乱的社会环境中坚持原则和道德。这些对话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如何面对复杂社会问题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