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问人何若则荣晏子对以事君亲忠孝第二十六
叔向问晏子曰:“何若则可谓荣矣?”
晏子对曰:“事亲孝,无悔往行,事君忠,无悔往辞;和于兄弟,信于朋友,不谄过,不责得;言不相坐,行不相反;在上治民,足以尊君,在下莅修,足以变人,身无所咎,行无所创,可谓荣矣。”
叔向问人何以则可保身晏子对以不要幸第二十七
叔向问晏子曰:“人何以则可谓保其身?”
晏子对曰:“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不庶几,不要幸,先其难乎而后幸,得之时其所也,失之非其罪也,可谓保其身矣。”
曾子问不谏上不顾民以成行义者晏子对以何以成也第二十八
曾子问晏子曰:“古者尝有上不谏上,下不顾民,退处山谷,以成行义者也?”晏子对曰:“察其身无能也,而托乎不欲谏上,谓之诞意也。上惛乱,德义不行,而邪辟朋党,贤人不用,士亦不易其行,而从邪以求进,故有隐有不隐。其行法,士也,乃夫议上,则不取也。夫上不谏上,下不顾民,退处山谷,婴不识其何以为成行义者也。”
诗句原文:
诗曰:‘事亲孝,无悔往行,事君忠,无悔往辞;和于兄弟,信于朋友,不谄过,不责得;言不相坐,行不相反;在上治民,足以尊君,在下莅修,足以变人,身无所咎,行无所创,可谓荣矣。’
译文:晏子对景公说:“事亲孝,无悔往行;事君忠,无悔往辞;和于兄弟,信于朋友;言不相坐,行不相反;在上治民,足以尊君;在下莅修,足以变人。身无所咎,行无所创。”
赏析:此段对话体现了晏子的高尚品质和深厚道德修养。他劝谏国君要孝顺父母、忠诚于君、和睦兄弟、信守朋友,这些美德都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使他成为了真正的君子。同时,他强调言行一致、公正无私,这也是君子应有的品质。此外,他还强调在上治理民众,可以尊崇君权;在下处理政务,能够改变人心。这种高尚的道德境界,使他在齐国乃至整个春秋时期都备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