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欲堕东门之堤晏子谓不可变古第七
景公登东门防,民单服然后上,公曰:“此大伤牛马蹄矣,夫何不下六尺哉?”
晏子对曰:“昔者吾先君桓公,明君也,而管仲贤相也。夫以贤相佐明君,而东门防全也,古者不为,殆有为也。蚤岁溜水至,入广门,即下六尺耳,乡者防下六尺,则无齐矣。夫古之重变古常,此之谓也。”
景公怜饥者晏子称治国之本以长其意第八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
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 内篇 · 杂上第五

景公想拆掉东门的堤岸,晏子认为不能改变古代的规则。

景公登上东门的防堤,民众都穿戴整齐后才能上去,景公用下命令说:“这很会伤害牛马的马蹄啊,为什么不让它下六尺呢?”
晏子回答说:“以前我们的先君桓公,是贤明的君主,而管仲是贤能的宰相。因为有了贤相辅佐贤明的君主,所以东门的防堤得以保全,古代不这么做,恐怕是另有原因的。早年洪水冲刷水道,流进广门,就只下了六尺深,以前防堤下六尺深,那么就没有齐国了。古时重视变通古人的规则,这正是晏子所说的。”

景公怜惜挨饿的人,晏子赞扬治理国家的根本以增加他的思考深度。

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一位年老体弱的人背着干柴,面带饥色,景公感到怜悯,叹息说道:“让官员们照顾他吧!”
晏子说:“我听说,乐见贤者而哀叹不肖者,这是保护国家的根本。现在君王爱惜老人,恩泽遍布,这是治国的根本。”
景公笑了,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色。晏子继续说:“圣王见到贤人就会高兴,见到不肖的人就会悲哀。现在我请求君王关注那些生活困难的老弱、无家可归的鳏寡,给予他们优待,并按月发放津贴。”
景公说:“好吧。”于是,那些生活困难的老弱得到了照顾,无家可归的鳏寡也有所依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