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对曰:“以世之不足也,免粟之食饱,士之一乞也;炙三弋,士之二乞也;五卯,士之三乞也。婴无倍人之行,而有参士之食,君之赐厚矣!婴之家不贫。”再拜而谢。
梁丘据自患不及晏子晏子勉据以常为常行第二十七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
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晏子老辞邑景公不许致车一乘而后止第二十八
晏子相景公,老,辞邑。公曰:“自吾先君定公至今,用世多矣,齐大夫未有老辞邑者矣。今夫子独辞之,是毁国之故,弃寡人也。不可!”
晏子对曰:“婴闻古之事君者,称身而食;德厚而受禄,德薄则辞禄。德厚受禄,所以明上也;德薄辞禄,可以洁下也。婴老薄无能,而厚受禄,是掩上之明,污下之行,不可。”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
晏子对曰:“以世之不足也,免粟之食饱。士之一乞也;炙三弋,士之二乞也;五卯,士之三乞也。婴无倍人之行,而有参士之食,君之赐厚矣!”婴之家不贫。再拜而谢。
梁丘据自患及不如晏子晏子勉据以常为常行第二十七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
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晏子老辞邑景公不许致车一乘而后止第二十八
晏子相景公,老,辞邑。公曰:“自吾先君定公至今,用世多矣,齐大夫未有老辞邑者矣。今夫子独辞之,是毁国之故,弃寡人也。不可!”
晏子对曰:“婴闻古之事君者,称身而食;德厚而受禄,德薄则辞禄。德厚受禄,所以明上也;德薄辞禄,可以洁下也。婴老薄无能,而厚受禄,是掩上之明,污下之行,不可以也。”
注释:“以世之不足也”:因为世间的粮食不足。“免粟之食饱”:免去了饥饿的困扰。“士之一乞也”:士人一次乞讨。“炙三弋,士之二乞也”:烤肉和打猎,是士人的两次乞讨。“五卯,士之三乞也”:五天休息,是士人的三次乞讨。“婴无倍人之行”:我没有超越别人的行迹。“而有参士之食”,却得到了士人三倍的食物,国君的赏赐非常丰厚。“婴之家不贫”:我家并不贫穷。“晏子之老,辞邑”:晏子年纪大了,想要辞去封地。“景公”,即齐国的国君。“用世多矣”:使用世道已经很久了。“齐大夫未有老辞邑者矣”:在齐国历任大夫中没有一个人年纪大了还辞去封地的。“婴闻古之事君者”:我听说古代的君主们处理政事的原则。“称身而食”:根据自己的身份来接受俸禄。“德厚而受禄”:道德高尚的人受到的待遇更好。“德薄则辞禄”:道德不好的人应该受到责备。“德厚受禄”:道德良好,因此得到更高的待遇。“明上”:让君主更加明白。“污下”:使臣下的行为更加干净。“不可以也”:这不符合我的志向和原则。
赏析:此诗反映了晏子作为齐国丞相的智慧和谦逊,他不仅关心国家的大事,更关心个人的修养和德行。他对待国家、对待他人的方式,都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胸怀。同时,他也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道德良好的人才能受到尊重和重用。这些思想和行为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