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景公出田顾问晏子若人之众有孔子乎第五
景公出田,寒,故以为浑,犹顾而问晏子曰:“若人之众,则有孔子焉乎?”
晏子对曰:“有孔子焉则无有,若舜焉则婴不识。”
公曰:“孔子之不逮舜为闲矣,曷为‘有孔子焉则无有,若舜焉则婴不识’?”
晏子对曰:“是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孔子行一节者也,处民之中,其过之识,况乎处君之中乎!舜者处民之中,则自齐乎士;处君子之中,则齐乎君子;上与圣人,则固圣人之林也。此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也。”
这首诗出自《晏子春秋》,是一篇记述晏子言行的篇章。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以其机智善辩著称。此篇以晏子与孔子的对话形式,展现了晏子的智慧与风度。
下面是诗句及译文:
第一句:“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
注释:孔子听到了这个消息,说:“有这样的话:‘言语是你自己说的,不能止于远方;行为存在自身,不能被众人掩盖。我私下议论晏子没有说到他的过错,这是我的罪过啊!我听说君子能够指出他人的过失并成为朋友,但不能超过他人而成为老师。现在我对先生说话不当,却遭到先生的讥讽,这是先生的老师了。”第二句:“景公出田,寒,故以为浑,犹顾而问晏子曰:‘若人之众,则有孔子焉乎?’”
注释:齐景公外出打猎,天气很冷,便用泥泞的水封住地面,然后回头问晏子:“如果人的众多,就有孔子在其中吗?”第三句:“晏子对曰:‘有孔子焉则无有,若舜焉则婴不识。’”
注释:晏子回答说:“如果有了孔子,那就没有其他的人了,如果舜在的话,我就不认识他了。”第四句:“公曰:‘孔子之不逮舜为闲矣,曷为‘有孔子焉则无有,若舜焉则婴不识’?”
注释:景公说:“孔子不如舜贤能,那为什么说‘有孔子在那里就没有别的人了,如果舜在这里我就不认识他’呢?”第五句:“晏子对曰:‘是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孔子行一节者也,处民之中,其过之识,况乎处君之中乎!舜者处民之中,则自齐乎士;处君子之中,则齐乎君子;上与圣人,则固圣人之林也。此乃孔子之所不逮舜也。’”
注释:晏子回答说:“这正是孔子不如舜的地方。孔子只是做一件事的专家,处在民众中间,他的缺点和错误就能被人们所认识。何况处在君主的位置呢!舜处在民众中间,就足以与士人相比;处在君子中间,就足以与君子们比肩;上接圣人,就是圣人的行列。这就是孔子不如舜的原因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晏子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孔子的谦虚和儒家思想的特点。晏子的回答充满了智慧和机锋,显示出他的应变能力和幽默感。同时,这也是对儒家思想的一次深刻反思,即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